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紧”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5-11-04    来源:珠江网    浏览:1270

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紧”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常态。这个“紧”,既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带来的压力,也是资源约束趋紧形成的倒逼,更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紧”、积极应对“紧”,在“紧”中实现新作为、求得新进步,成为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

思想上要紧起来,筑牢过紧日子的意识堤坝。“紧”首先是一种思想状态和精神姿态。倘若思想上松松垮垮、麻痹懈怠,再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错失,再有利的条件也会白白流失。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我们倡导的过紧日子,绝非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而是积极主动地作为。要坚决破除“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糊涂观念,彻底摒弃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的陈规陋习,让“俭朴为荣、节约为美”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成为各级组织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行动上要精准发力,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效能。过紧日子,绝非意味着无所作为或压缩必要投入,而是要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宝贵的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用在最关键、最紧迫、最有效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更大功夫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安排支出时,要多做“成本—效益”分析,紧盯投入产出比,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开支,坚决取消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切实杜绝“跑冒滴漏”,让每一分钱都花出效果、每一份资源都激活动力,实现从“花了算”到“算着花”的深刻转变。

作风上要务实清廉,锤炼艰苦奋斗的过硬品格。过紧日子,是对干部作风的直接检验。风气正则节约兴,作风实则成效显。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向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创新发展等领域。同时,要强化监督问责,对各类铺张浪费、违规开支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严明的纪律和刚性的制度守护好人民的“钱袋子”,确保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发展上要创新突破,开辟集约高效的新路径。“紧”的约束,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转型的契机、创新的动力。历史上,许多突破性发展正是在资源环境的紧约束下“逼”出来的。我们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变约束为倒逼,积极探索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小的环境代价,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出和价值。要让“紧”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催化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与节约、增效与降本的有机统一,在“紧”的格局中开拓“进”的新境界。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在“紧”中求进,过好紧日子,不仅是一种发展智慧,更是一种政治担当、一种精神境界。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就一定能积蓄更为深厚的发展势能,在新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绚烂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