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龙区鸡头村街道坚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在通村公路、矛盾纠纷化解、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上下功夫,以“民声”定“民生”,让“民意”变“满意”,解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擦亮居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用心用情补齐通村公路短板,铺就“惠民路”
“这条路大货车多,路面常年坑坑洼洼,下雨天出行成了件头疼事,街道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重新修缮了煤鸡线,有效解决了社区和周边企业、工厂工业交通、农业生产通行等需求,既方便了出行、又保障了安全,促进社区之间融合发展。”廖家田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建德连连称赞道。
鸡头村街道实施30户以上通村公路项目建设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多措并举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对街道所有通村道路未硬化的自然村实施道路硬化,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真正做到顺民意、解民愁、悦民心。同时,街道积极协调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对全长4.37公里的“煤鸡线”进行改造修缮提升,彻底解决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状,真正将昔日的“烦心路”改造成凝聚民心的“惠民路”。
用活用足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新地标”
鸡头村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改善群众健身娱乐休闲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用活用足“家门口”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筹资建成红色文化广场。
“我家就住在红色文化广场对面,一早一晚我都要来广场上转转,早上过来锻炼身体,晚上吃完饭散散步,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家住鸡头村街道廖家田社区的李阿姨笑着说道。街道红色文化广场集红色教育、法治宣传、休闲娱乐、群众活动等功能为一体,将文化活动阵地建到群众身边;红色小路、绿色花园、文化舞台干净整洁,进一步提升了街道的“颜值”与“内涵”,不仅是街道的“新地标”,更是开展文化活动的“新地标”。
用诚用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点亮“指路灯”
鸡头村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采取“阳光招生”“就近入学”等举措,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择校热”“择班热”“择师热”等民生难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近年来,街道辖区内学校取得成绩显著,盛家田小学成功创建市级平安校园和市级生物多样性绿美校园,吴官田小学获评省级绿美校园;马龙区区级科学学科教研基地和曲靖市市级课题成果显著;2023-2024年,鸡头村中心校小升初成绩分别位居马龙区第一、第二位。
用功用力化解信访积案,架起“连心桥”
鸡头村街道精准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变“坐等上访”为“主动走访”,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见行见效。
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旭辉向记者介绍:“面对信访积案,街道成立工作专班,一案一班,充分整合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以及涉及的职能部门联动调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确保真包案、真化解。”近年来,鸡头村街道始终坚持包案领导、资源、服务下沉,推动多件时间跨度大、历史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的“钉子案”“骨头案”妥善化解,截止2024年6月,街道市级信访积案全部清零。
通讯员:祝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