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从“托举”孩子到“伺候”老子——曲靖市第一中学离退休干部工作者金飞
发布日期:2024-10-24    来源:珠江网    浏览:7388

2024年9月,曲靖市第一中学金飞老师从“三尺讲台”转移下来,从深受爱戴的名师变成默默无闻的老干部工作者,他曾坦言“心理落差太大了”。如今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近2个月的他,在无数感慨和感动中获得无限前行的力量。

来自段子的感慨

金老师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段子:一个独居老人接到电信诈骗的电话,老人不设防的跟他聊天。看到有机可乘,这个骗子一天一个甚至几通电话打给老人,处心积虑的套取老人的信息。一个月后,这个骗子根据定位找到了老人的住所,在骗取老人信任之后进入了老人的家中,当他伺机下手的时候,被老人的慈祥所感动,被老人的孤独所刺痛,他放下屠刀,悄然离去。而毫不知情的老人,却天天盼着这个人的到来,盼着每天的电话响起,因为,终于有人愿意陪她说话了。

这个段子,让他感慨:这个世界的丑恶在于,总有恶行滋生;而这个世界的美好在于,善良终究拯救了罪恶的灵魂。这个段子更深深刺痛了刚接触老干部工作的金老师:独居老人把骗子伸向她的魔爪当成落寞岁月的温暖,实在太扎心了!正是这个段子,让金老师认真思考怎样适应和开展新的工作。

来自平凡的感动

接手老干部工作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上报离休干部简介和照片。10位离休干部,他找足了9位,还差已去世多年的毛德善老师的照片,幸运的是他联系上了毛德善老师的老伴(毛妈妈),按预约时间到老人的家里完成照片翻拍。临别时,毛妈妈执意要他品尝她亲手做的窝窝头,金老师这才想起还没吃饭,于是他坐下来大口吞咽着美食,毛妈妈说:“慢点吃,别烫着。看你跑得急的,一头大汗。”说着就拿纸巾给他擦汗。抬头的瞬间,金老师看到了毛妈妈的眼神,满眼宠溺,那是一个母亲看向儿子的慈爱与深情。在回学校的路上,金老师不禁潸然泪下,这本来只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毛妈妈却把这次探访当成照进她荒芜生命的一束光亮。他想起了去世多年的母亲,在分离的日子里,母亲是不是也这样的盼儿心切......金老师想:他要把对母亲疏于陪伴的遗憾弥补在这些老人身上。

新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面对300余人的庞大微信群,90%都是昵称,回应通知事项时金老师不知道谁是谁。金老师在群里请求老人们实名制,结果一无所获。在金老师一筹莫展的第二天,一位已经退休6年曾担任过离退办主任的荀怀福老师,把工作群300多个微信昵称和党支部群60多个昵称对应的名字一一按顺序写给了他,使他得以完成备注。没想到,荀老师虽然退休却依然牵挂老干部工作的这份用心用情的敬业精神,让他肃然起敬。

来自信仰的力量

在整理离退休老师档案的时候,金老师看到了两份特殊的党费说明:一份是96岁高龄、光荣在党50年勋章获得者周世能老师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交纳的5000元特殊党费;另一份是2024年4月,庾鸿文老师的老伴,坚持为已经去世的庾老师交纳生命中最后一笔党费。这些过去只在影视剧里看到过的情节,就发生在金老师的身边、就记录在他的眼前,两笔特殊党费给他的震撼非笔墨所能形容。两位老党员对初心的坚守、对信念的忠贞、对党的忠诚和热爱,成为了鼓舞他立足新岗位奋进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金老师深知表面上我们是在服务老干部,而实际上,老干部也在精神和党性上反哺着我们。“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金老师逐渐理解了: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需要付出、需要奉献的工作,更是一项值得付出、应该付出的工作。

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新兵,金老师说:“也许我们平凡琐碎的工作不为人知,但是,皇天后土知道,银发老人知道,良知道义知道,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自留清气满乾坤’”。他还说:“善待他们的今天,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

从“托举”孩子到“伺候”老子,金老师的岗位虽然变了,但是,他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变,对使命的责任担当不变,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不变。


(曲靖市委老干部局根据曲靖一中金飞老师事迹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