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雨碌乡轮经农作走出致富之路
发布日期:2024-12-10    来源:珠江网    浏览:6963

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场无声而伟大的变革正在上演—农经轮作,那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交织的生态乐章。雨碌乡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小铺、小石山、白彝等村大力发展轮经农作模式,该片区连片的平缓耕地有6950亩。

春种秋收,四季交替,农经轮作遵循着生命的节奏。一块土地,不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巧妙的变换。雨碌乡依照现有产业基础出发,以资源为依托,进一步挖掘农业产业潜力,抓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依托省级龙头企业会泽桓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200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结合工业大麻-燕麦、烤烟-燕麦轮作发展,对玉米、大豆、荞麦等粗粮进行规模化种植,已建成分拣烘烤加工厂两个,温氏家庭农场七条生产线,以及腌菜厂一个,已初步具备初级加工和品牌包装。这样的轮作,是对土地的温柔呵护,它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袭,害虫失去了常年不变的“家园”,病害难以在同一片土壤中持续蔓延。同时,土壤肥力得以科学地恢复与提升,避免了过度消耗与贫瘠化。

于农民而言,农经轮作是丰收的保障,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的作物种植降低了市场风险,不同季节都有收获的希望。据相关统计,今年轮作片区工业大麻总播种面积1365亩,总产值409.5万元,总用工13650个;燕麦总播种面积600亩,总产值10.56万元,总用工3600个;烤烟总播种面积700亩,总产值300.16万元,总用工15400个;时下正是旱烟的烘烤售卖的季节,村民们在烘烤分拣车间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据相关人员介绍,今年旱烟总播种面积为250亩,产值139.5万元。同时,轮作基地每天有280人的用工需求,轮作区每年可为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大大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农业农经轮作模式正在乡村绽放致富之花。

雨碌乡将持续打造好农业农经轮作区,拥抱农经轮作的智慧。看田野上作物交替生长,感受乡村发展的蓬勃力量,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让农经轮作成为乡村永恒的生态与经济宝藏。

通讯员:李文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