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古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建设各级志愿服务队,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特色化,构建起全方位、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组织吹号确保志愿服务有人。古城街道组建多级志愿服务队,构建“党建+志愿服务+群众需求”模式,聚焦古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1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吸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挂钩单位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队员涵盖街道机关党员、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以及退休老党员等。服务队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各村、社区党支部具体执行。年初定计划,月度做协调,明确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内容、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制定服务章程与规范,确保队伍运作有序。
明确思路确保志愿服务有效。古城街道将志愿服务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街道积极组织送教上门、送医到户、送温暖到家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提升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今年以来,街道定期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内东直街、西直街、翠屏路等主要路段,开展交通志愿服务10余场,参加人员160余人,服务时长超过320个小时;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志愿者们深入社区街巷、公园角落,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杂物;对各个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志愿者们定期上门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咨询、心理慰藉等服务40余场,辐射群众2000余人。各村、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把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相结合,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服务举措,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拓宽渠道确保志愿服务有力。聚焦“一老一小”,重点关爱老年群体,组织“爱心义诊”“老年人红色文化学习”“老年人手工活动”等专属活动;同时高度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特殊群众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留守老人上门探访”“留守妇女儿童上门探访”“计生特殊家庭精神关爱”等上门志愿服务项目,依据不同群体的特性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确保服务直达受众痛点与需求点。以乡村振兴、健康卫生、移风易俗、惠民帮扶、文明创建、公益宣传等多类别为主题,全面覆盖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各个重要领域,充分满足居民不同层面的需求,广泛开展如“指尖上的艺术——银发心向党”老年人学习活动、“普法活动进社区”“化解矛盾做和谐邻里”等一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体验,形成全方位服务居民的良好格局。
今年,古城街道共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8000人次。未来,古城街道将持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古城街道:樊则梅 钱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