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泽县钟屏搬迁安置区,“银发”人群正在街道各务工车间发挥余热,这一份暖霞余薪正帮助改善着无数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钟屏街道多措并举盘活资源,发展一批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以分拣农产品为主的产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银发经济”,汇聚发展新动力。
钟屏街道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群众共1.15万户4.87万人,其中男60岁(含60岁)以上4010人,女55岁(含55岁)以上5423人,这一“银发”群体占街道易地搬迁安置群体达20%,钟屏“银发经济”由此而生。
夯实基础供保障,发展“银发”产业。钟屏街道完善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套场所建设,同时,围绕产业促就业这个总抓手,引进一批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开发一批适应老龄化的岗位。盘活资源,建设帮扶车间,建设果蔬精深加工车间,引进农产品分拣加工企业8家,提供了拣草莓、剥核桃、摘辣椒、缝棒球、当归分拣等工作岗位,其中草莓每年可从3月分拣到10月,而辣椒采摘分拣可从当年11月到次年2月,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失业,为老年人就业提供有力支持。这一类产业可实现工资日结,工作氛围愉快,完全可以在谈笑风生中完成工作,这一工作模式贴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培养这类产业正形成适合街道发展的独有的“银发产业”。
张大爷说:“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现在有了这些工作,感觉自己又有了价值,还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李奶奶也表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干活还能和大家聊聊天,心情也好了。”在这样的工作生活下,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自由轻松还能有收入,部分带孙儿读书的“银发”居民还可以正常接送孩子。工作按件按量当日结算,多劳多得,每人每日平均可增收30元。截止目前,钟屏街道像张大爷,李奶奶这样实现就业的“银发”居民已有近4000人。
分层分类推进“银发岗位”落实。创新开发“红黄绿灯分类管理系统”,发挥驻村工作队员、社区干部、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就业信息员的作用,依托智慧钟屏服务平台线下联动。网格员推荐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银发”居民到蔬菜种植基地、石榴基地、草莓基地、产品分拣、核桃加工厂就业。园区配置“钟屏街道人民幸福食堂供餐区”,为务工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街道整合、改造建设零工市场,在木城社区建设零工驿站,强化岗位开发、引导培训等措施帮助上千名“银发”居民再就业。
多社区“银发”汇聚经济新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搬迁的木城、泽兴、思源、红石岩、双河五个社区的“银发”居民中有 3495 人在务工,年经济收入达 1896.675 万元。其中,草莓务工999人,年总收入约475.675万元;辣椒务工689人,年总收入约133.3万元;核桃务工195人,年总收入约94.7万元;当归务工640人,年总收入约311.45万元;其他务工942人,年总收入约954.65万元。
钟屏街道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立足搬迁群众老年人居多这一实际情况,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老年人每天在车间里边聊天边工作,从事分拣草莓,剥核桃,摘辣椒等轻松的手上活,快乐工作的同时实现了自身价值,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每个人都成为脱贫致富工作的一份子。
通讯员: 尹蓉 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