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泽县雨碌乡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以五个抓手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效能。
强基固本聚合力,引领治理方向。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督办重大任务落实。建立完善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村党组织书记列席乡党委会议等工作机制,通过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等有效措施,形成全乡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调整村党组织书记6名,支持6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储备后备干部61名,发展35岁以下年轻党员78名,以“两校两会一中心”平台为载体,组织生活互学交流、万名党员进党校干部培训等能力素质提升活动,着力锻造基层治理“主心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督促落实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对全体党员的理论武装。扎实开展村级党群中心规范化提升行动,夯实雨碌乡、小米村、长箐村党群服务中心强化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建立服务事项清单,促进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文明实践增活力,提升治理内涵。推行“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让文明实践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整合乡党群服务中心、司法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组织乡村干部、组建乡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伍14支240人、乡土人才服务队13支52人,发展在线注册志愿者3500余人。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深化主题党日“接地气”,文明实践“聚人气”理念,优化机构运行,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认真落实为“小马”赋能工作要求,规范提升1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40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清理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34项,推动规范落实村级组织52项履行职责事项、54项协助服务事项,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优化,村级组织高效运行。
特色产业提实力,打好治理基础。以传统种养业为载体,发展壮大特色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产量1.68万吨。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烤烟2100亩、草莓1126亩、甲马石头马铃薯498亩、“阳光玫瑰”葡萄1500亩、中药材1750亩、万寿菊1260亩、工业大麻2380亩。扶持养殖大户、散户发展规模化养殖、特色养殖,出栏生猪10.23万头、肉牛0.72万头、肉羊2.91万只、禽类19.16万羽,共计实现产值3.88亿元。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的思路,全面激活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要素资源,投资296.2万元完成小米村“万寿菊、油菜花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建成5个特色种植基地,2个果蔬烘烤加工厂,2个万寿菊发酵加工厂,通过特色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带动群众731户2788人,户均增收5500元,形成“基地生产+初加工”的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依托全乡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民俗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做好“旅游+”“+旅游”文章,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健全“1+N”发展体系,投资820万元实施小米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特色民宿、活动广场、登山步道、露营基地、休闲农庄等设施。依托雨碌大地缝景区发展规划,打造景村融合型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引导群众自主经营露营烧烤、咖啡饮品、萌宠饲养等业态22个,实现接待游客9.6万人次,景区直接收入157.3万元,周边农户收入217.9万元。雨碌大地缝创成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成功举办了首届“探寻地缝奇观,追溯生命起源”地缝穿越赛,“天下第一缝”火爆出圈。
平安建设强能力,增添治理底气。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开展生产、交通、消防、食品等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46次,开展安全宣传活动9次,组织应急演练185次,巡查养殖区域12次,家禽牲畜接种疫苗20.8万头(份),与各经营主体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16份,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4760份,全面落实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针对重点人群,采取“一对一、点对点”送法上门宣传2652人(次);深入村组入户宣传1.1万户,发放法治宣传单2.6万份;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5场(次);通过“阳光雨碌”美篇推送法律知识23次,普法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坚持以前端为主、衔接为要、解决为本的原则,充分发动政法干警、村组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综治信息员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化解邻里、婚姻家庭等各类矛盾纠纷164件,化解信访案件11件。2024年,阳山村被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通报表扬为“2023年度曲靖市平安村”;陡红村代增万家庭被通报表扬为“平安家庭示范户”。持续推进反电诈工作,通过乡村大喇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切实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防御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乡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和美乡村添动力,共享治理成果。以“两校两会一中心”平台为载体,开展文明乡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13次,志愿宣传活动56次,引导群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农家书屋、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等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开展文化下乡活动6次,积极申报市县级道德模范5人,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各村实际制定村庄保洁、垃圾清运收费等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以点带面、自西向东全面推进国道213线和牛栏江沿线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个,开展全域垃圾清理活动210次,清理垃圾850吨。改建卫生公厕4座、卫生户厕322座,投资390万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及“三堆”治理等项目,投资600万元建设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宜居度,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对全乡范围内排污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入河排污口等进行摸底排查。投资21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新建小三格1338个,铺设管网13380米。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守好生态安全底线,有效巡林30245次,开展护林防火检查280次,累计造林750亩;开展河长清河行动29次,清理河道垃圾7.1吨,绘就山青水绿的生态画卷。“多规合一”完成全乡13个村村庄规划省级入库。全方位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全面开展耕地流出、违法占耕、变更图斑等整治工作,坚决遏制土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通讯员:邓玉林、卢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