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老家的年味
发布日期:2025-02-05    来源:珠江网    浏览:10107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勒家,在阿山喀喀头,那里阳光,安逸得很……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家乡亲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日常生活每天犹如过年样丰盛,每逢我们新春佳节来临的美好时刻,村里大人没了“鸡鸭鱼肉大快朵颐”的向往,孩子没了“穿新衣服收压岁钱”的期盼。但家家户户依旧分外忙碌,忙着除灰尘、扫院子、煮猪脚、打醋碳、剔松毛、贴门神、挂灯笼、办年货、杀大红公鸡、迎亲人……浓郁的年味儿依然荡漾在老家农村的家家户户,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萦绕,到处充满着满满的节日仪式感。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欢欢喜喜过大年,过的是传承,盼的是福气,享受的是一份浓浓亲情。热热闹闹的大家庭,大家围坐在一起,男人、女人和老人共同碰碰酒碗,道一声“样样好”,喝一碗“发财酒”,互诉衷肠,增进情义,祝福新的一年里有一个新的奔头、新的盼头、新的劲头;孩子们早早的吃完年夜饭,用期盼的小眼睛等着长辈们发压岁钱,不多不少,够买鞭炮就行……年味儿滋养着人们孝敬长辈、呵护弟妹、疼爱子孙、善待他人的情感和朴实。

“春韵盈怀岁月新,春临万户共团圆。”过年,过的是团圆。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打工,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有时常常是食不果腹,母亲一人辛勤操持家务。每年除夕之前,我和弟弟都要帮助母亲将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期盼父亲从外面带回好吃的米饭、糖果和新衣服,全家高高兴兴吃团圆饭。除夕之夜,我和弟弟换下布满补丁的脏衣服,换上爸爸买回来的新衣服,心里美滋滋的。等到母亲带着弟弟睡下,我就陪父亲在火塘边守岁直到“零点”放鞭炮。第二天清晨,我和弟弟又起床放一挂鞭炮迎接新年。为这个难得的团圆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慢慢也学会勤俭节约、克难奋进和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过年,传承的是精气神。年它不仅是一个节日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乡情乡愁情感的寄托。也就是在过年期间,我常常听到爷爷奶奶讲述许多“老辈人”口口相传的逸闻趣事和金口玉言懂得了许多家族变迁往事和生活生产常识增长了一些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明白了长辈们那个年代生活的艰难困苦,从心底长出了感恩奋进的决心。

醉醉除夕夜,万家灯火照亮游子回家的路;暖暖新春里,家长里短散发着满满温情。虽然除夕看春晚和电话拜年、微信拜年、短视频拜年等让年俗不断变换颜值,但我们都不应该弱化对“暖暖亲情”的眷恋、对“全家团圆”的守望,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对“来年奋斗”的期许,只要心之所向不变,年味就会生生不息,人生亦应如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从挂满“鼻涕流流”的调皮孩童步入了时常“唠唠叨叨”的中年大叔,被迫从享受年味的人,变成了制造年味的人。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多年未能回家陪伴父母过年,然而老家的年味,约定俗成,永远都是那份温暖的牵引,让人心生欢喜、回味无穷。

通讯员:杨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