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两会要闻 > 正文
立良法保善治 绘就发展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2-10    来源:曲靖融媒    浏览:8754

扬创新之帆,走探索之路。2024年,曲靖市人大常委会顺应新要求、呼应新关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注重务实管用,彰显曲靖特色, 统筹推进“立、改、废、释、纂”, 不断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为曲靖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区域协同立良法解难题攻难关

依法治国,首先要立良法,立法是人大的重要职责。2024年,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找准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区域协同立法,构建区域治理法律体系,解决了地跨广西百色市、贵州黔西南州、云南曲靖市3州市5个县(市)的万峰湖治理难题。

万峰湖,别名天生桥水库,是1998年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建成拦截南盘江蓄水形成的淡水湖,水域面积176平方千米,湖区面积816平方千米,因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峰丛众多,湖水在重峦叠翠的锦绣万峰中荡漾,故得名万峰湖。

万峰湖,因水质纯净,库区居民大量发展网箱养鱼;因风光秀美,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但由于缺乏万峰湖生态保护机制,造成大规模网箱养鱼无序发展,水上餐厅、钓鱼棚数量急剧增多,工业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水体水质一度恶化,变成了劣Ⅴ类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群众反映强烈。而万峰湖流域治理涉及多个区域、多个行业、多个部门,难以形成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保护监管体制。为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就需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通过区域协同立法,构建区域治理法律和制度体系,提升区域治理能力,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这样,制定一部符合万峰湖保护实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已势在必行。

2020年9月,在百色市人大常委会的倡导下,曲靖市人大常委会与广西百色市、贵州黔西南州共同签订跨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滇黔桂“三州市”开启了立法共治之路。百色市、黔西南州的万峰湖保护条例于2023年1月1日实施。云南省首个跨省区的州市区域协同立法项目《曲靖市万峰湖保护条例》于2025年1月1日实施,共二十四条,主要内容为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治理原则、水域内规划与管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区域协作、法律责任等内容,责任明确,有效管用。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总结自2016年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实施的12部地方性法规经验成效,固化为具有曲靖辨识度的“小切口立法”“小快灵立法”“民生保障优先立法”“区域协同立法”四个地方立法特色亮点,并召开地方立法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推介,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立行并重”增强法规生命力

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后评估、执法检查等方式,着力推动法规有效实施,质效并举做好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后半篇”文章。

市人大常委会改变过去法规实施后很长时间才开展执法检查的习惯做法,加强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曲靖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保障条例》等2部近年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开展执法检查,一体推动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落地见效,保证地方性法规行得通、真管用、有实效。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结合执法检查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形成精准选题、事前培训、制定计划、组建专班、确定方式、跟踪督办的曲靖人大执法检查“六步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工作,真正擎起法律监督“利剑”。对10件制定实施的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强化立法与执法监督。听取和审议2023年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报告,对2024年报送备案的1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推动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持续加强立法能力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举办地方立法业务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对近150名市县两级人大、政府系统立法业务骨干、人大代表及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研究基地负责人进行培训,着力提升地方立法工作者业务素质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根据立法工作需要,调整优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加强立法研究基地建设,制定考核量化办法,常态化开展业务交流,促进地方立法联系点和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更好发挥作用。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展现新气象、续写新篇章。目前已经启动《曲靖市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条例》草案的调研论证及前期起草准备工作。


 曲靖融媒记者 张锦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