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罗平县召开“我们都是收信人 团结花开彩云南珠源头石榴红”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新中国成立进京观礼代表后代、受全国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参加座谈会,分享各自催人奋进的民族团结故事,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温暖和幸福。
1950年,云南普洱专区各族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立下誓词碑,表示“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48名各族代表碑上签名。
“父亲在世时经常和我说,在誓词碑上庄严地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这辈子最骄傲、最光荣的事。”座谈会上,55岁的宁洱县宁洱镇谦岗村哈尼族汉子方财兵湿了眼眶。他是74年前签名人方有富之子,也是这次给总书记写信的发起人之一。“2017年,我接力成为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这块碑是各族同胞一心跟党走的见证,是大家许下的庄重誓言。”方财兵铿锵有力地说。
“作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我们渴望向总书记汇报边疆各民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感恩。未曾想到,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亲笔回信。”赵珍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敬仰。赵珍,现任曼贺井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是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第一个签名的盟誓者——召存信的侄孙女。作为写信人之一,她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民族团结园广场,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回信。那一刻,感动与震撼交织,泪水模糊了双眼,却照亮了她的心田。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关怀的结果,这份恩情边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京观礼代表苏里亚同志孙女苏陈深情地说。“新时代,我们各族群众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座谈会气氛热烈,暖意融融。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麒麟区南宁街道瑞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燕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大队辅导员李玉仙等代表分别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对“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理念的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畅谈身边的实在变化和学习重要回信精神所感所想,深入浅出阐释重要回信精神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罗平县少数民族代表也向受邀嘉宾,讲述了近年来罗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大家纷纷表示要从总书记的回信中汲取思想力量、信仰力量与实践力量,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体会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把总书记的关怀勉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强化政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进各民族共识,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贡献力量。
曲靖市民宗委、罗平县委统战部相关领导及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参加座谈。
通讯员:许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