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娜姑镇以礼河联合学校干沟社区的务工车间,小楼内机器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正专注地进行电子元件组装。这里是会泽科斯特电子有限公司娜姑分厂的生产车间,也是“家门口就业工程”示范点。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模式,真正实现了“务工顾家两不误,就业增收有保障”的民生目标。
精准就业服务靶向破解“三难”困局
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群众“增收难”难题,娜姑镇党委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一关键“钥匙”,精准对接会泽科斯特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需求,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成标准化就业帮扶车间。车间重点吸纳18-40岁留守妇女及返乡青年,通过“以工代训”模式,首月提供2360元保底工资(含全勤奖及伙食补贴),次月起实行计件工资制,熟练工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工资准时率达100%。车间产能稳定,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成为县域电子产业链重要一环。
政企携手,倾心构筑打造“三心”工程
安心就业有保障,后顾之忧全消弭:车间实行“9小时工作制”,提供伙食费补助,解决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暖心服务,贴心关怀零距离:镇社保中心联合企业开设“就业服务专窗”,提供岗前培训、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连心帮扶,携手共进促增收:建立“党员带群众、熟手带新手”结对机制,帮助务工村民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家庭增收。
小车间汇聚大能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小车间实现了“村子口”的大就业。过去,许多村民为了生计远赴异地务工,一年到头阖家欢乐不够寥寥数次,而现在,他们只需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工作岗位。这一变化不仅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得到了更好的照顾,也使得留守妇女和返乡青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村民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更令人欣喜的是,车间还创新推出了“弹性工作岗”等模式,允许员工根据农忙时节灵活调整工作班次,实现了务农与就业双赢。
务工车间的成功实践,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缩影。通过盘活闲置资源、用活扶持政策、激活内生动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共享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作者:会泽县娜姑镇则补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