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适时的发布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文件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文件出台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聚焦“防返贫、守底线”核心任务,最后实现乡村振兴。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云南省会泽县脚泥村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通过建强组织体系、锻造过硬队伍、创新治理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建立“网格+支部+党员”治理模式,设立63个网格责任区,组建“公益岗志愿服务队,累计解决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命案防控、安全生产、防返贫动态监测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成为常态。
二、人才吸纳夯基础,激活乡村振兴“内驱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政策引才、乡情聚才、平台育才,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补充农村人才不足的缺点。筑巢引凤聚英才,脚泥村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建立在外乡贤、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台账”,实施“智汇全村”行动;搭建舞台展作为,整合土地资源,建成玉米连片区和燕麦连片区,培育烟草种植大户,种植面积70余亩,年产值30余万,实现“人才活水”润泽“共富田园”。
三、产业融合赋新能,拓宽乡村振兴“幸福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脚泥村立足辣椒、玉米等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盘活资源强根基。摸清闲置宅基地、集体土地等“沉睡资产”。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利益链接机制、管护光伏发电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21.4万元,让“死资源”变成“活资本”。
作者:会泽县马路乡脚泥村 驻村第一书记 宋奋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