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祭祀新风尚,4月3日,九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文化传承、传统诵读、云端追思、文明引导等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营造平安、绿色、和谐的节日氛围。
溯源千年习俗,厚植文化根基。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清明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从古老的扫墓祭祖,到春日里的踏青赏春,再到富有特色的寒食习俗,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历史典故串联,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清明节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诗韵叩响心扉,赓续家国情怀。参与者们满怀深情地吟诵了一首首经典的清明诗词。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到高翥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中,传递着对先人的追思、对历史的缅怀。现场观众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着清明时节的独特氛围,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云端寄托哀思,传递文明理念。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登录专门的祭祀平台,通过线上献花、鞠躬、留言等方式,向逝去的亲人、英烈表达深深的怀念与敬意。这种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满足了人们寄托哀思的情感需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网上祭祀,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缅怀先人,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非常好的祭祀新方式。
护林员温情劝导,鲜花置换“烟火”。在辖区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设立了临时的文明祭祀劝导站,重点开展文明祭祀、森林防火等宣传,护林员们倡导绿色文明祭祀的同时防范清明节期间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呼吁大家用献花代替传统烧纸,让清明多一份清新,让青山永伴人间。
通讯员:王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