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桥乡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补偿+”发展模式,探索出“生态价值-产业效益-民生福祉”转化新路径,推动马铃薯种薯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改善、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三赢局面,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创新机制, 让生态保护者得实惠。生态补偿激活力。建立差异化生态补偿机制,对黑颈鹤栖息地核心区、农业种植区实施分级补偿,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保护。通过“保护面积+生态贡献”动态衡量,2024年争取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补偿资金200万元,回购和发放马铃薯原种415.7吨,惠及农户1000余户。采取“补偿+培训”方式,组织生态管护、种薯技术等技能培训4场次,推动补偿资金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湿地水质、负氧离子、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数据联动保护区管护局,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推广马铃薯种薯标准种植,应用机械化耕作+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来厚植根本,农药使用率下降10%,产量提升15%,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产业融合,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绿色种薯提质效 。依托保护区生态优势,打造高山绿色种薯“合作88号”“会薯19号”等品牌。2024年远销德宏州盈江县的种薯“合作88号”通过现场测产亩产高达4.8吨,品质显著提升,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目前建成原种薯繁育基地2300余亩,一级种薯基地6000余亩,通过“三年一周期”,可实现5万亩种薯种植规模,预计产量达12.5万吨、实现产值约2.5亿元。看得见的生态福利。湿地修复面积达到了5300亩,鹤类越冬种群数量增至1647只,吸引大批公益科研检测员及研学团队加入保护行列,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在2000个/cm³以上,随着生态效益明显,农特产品溢价销售,群众年收入稳步提高。
共建共享,让群众笑容更灿烂。家门口的绿色就业。开发生态管护公益岗位52个,优先吸纳困难群众就业,月均工资达1000元,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培育种薯种植“土专家”50余人,成立合作社14家,采用生态补偿金回购和“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统一“友好型”标准种植、品牌销售,彻底解除种植户后顾之忧。多元增收惠及百姓。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多元收益,盘活土地资源,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全乡已有600余户以这一模式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达2.3万元。设立生态保护奖励基金,对管护表现突出的村民给予奖励,形成“保护越积极、收益越丰厚”的良性循环。
通讯员:贺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