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数字赋能乡愁记忆 曲靖移动智筑“旅居曲靖”网络基石
发布日期:2025-06-13    来源:珠江网    浏览:11537

(通讯员 束超 李智辉)今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 慢享时光”在北京召开宣传推介大会后,云南旅居品牌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曲靖罗平县大水井乡,棠梨凹苗族村与杨家寨布依族村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成为“旅居曲靖”的重要实践地。云南移动曲靖分公司(简称“曲靖移动”)以信息化建设为引擎,通过全域网络覆盖与民族文化数智化系统集成服务,让乡愁记忆在云端鲜活延续,助力曲靖市擦亮“五张名片”。 

深山苗寨、布依族村“满格”在线 数字基建托起文旅新生态

棠梨凹苗族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因村前有一山凹,村周围棠梨树较多,故得名“棠梨凹”。棠梨凹村前拥十万大山峰林,背靠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下接多依河、小三峡等风景区。通过沪滇协作长期支持,棠梨凹村实现了整村提质升级改造,棠梨凹苗族村成为曲靖市“旅居经济”的示范点。杨家寨布依族村因与棠梨凹苗族村邻近,形成了“棠梨凹—杨家寨精品旅游环线”,通过整合两地资源打造徒步旅游线路。依托布依族文化特色和“革来河田园风光”,发展以乡愁记忆为主题的民宿集群,与棠梨凹的苗族文化体验形成互补,通过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绿美庭院8户,结合“小桥流水、青石板路”的乡村风貌,打造兼具乡土气息与现代舒适性的住宿空间,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

曲靖移动针对十万大山峰林地形复杂、民宿分布零散的特点,创新实施“精准建网”工程,新建5G基站14座、4G基站31座,采用“700MHz低频广覆盖+微站补盲”技术,实现景区观景台、苗绣工坊、民宿集群等重点区域4G/5G网络覆盖率100%,核心区域下载速率突破1Gbps。在棠梨凹苗族村的苗族文化中心内,游客可通过中国移动5G网络实时直播芦笙舞表演,画面流畅无延迟。杨家寨布依族村民宿经营者李女士感慨:“以前客人总抱怨山顶信号差,现在连最偏远的星空帐篷营地都能视频通话,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0%。”

 

布依、苗寨“云上生辉” 系统集成激活文化传承

此外,曲靖移动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在两村落地两大系统集成服务,推动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在大水井乡棠梨凹苗族村,通过"数字技术+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模式,打造了集苗族非遗技艺系统化传习、沉浸式民俗歌舞创演、活态文化基因库展示、文旅融合产业孵化、数字化互动体验五位一体的全景式苗族文化体验中心。该中心不仅是展示苗族传统文化的平台,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苗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高科技的“加持”,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苗族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曲靖移动以数智化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也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大水井乡杨家寨村,曲靖移动以“物联神经”重塑乡村治理范式,全域覆盖的22个音柱智能广播系统,遇自然灾害预警时可立即实现告警,响应时效较传统手段缩短80%。智慧安防网通过43路高清摄像头构筑“数字瞭望塔”,既能识别野外用火等风险行为,又能分析游客动线优化服务资源配置;由物联网控制的36盏智慧路灯,可根据时间及人流量自动调节,既让布依族篝火晚会的星空更璀璨,又满足村寨节约资源的要求。这套“感知-决策-响应”的智慧治理神经网络,使民族村寨的“治”与“兴”在数字世界同频共振。

数字赋能 从“网络通村”到“数字兴村”

面向未来,曲靖移动将持续打造“智美乡村”计划,深化‘网络+文化+生态’融合模式,让信息化建设既守护乡愁记忆,更激活发展动能。”

当5G电波穿越棠梨凹的晨雾,当数字脉络点亮杨家寨的星空,曲靖移动正以“满格”信号编织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旅居画卷。在这里,每一座基站都是文化传承的灯塔,每一次云端交互都在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曲靖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