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就业空间,畅通成长路径,强化品质服务,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矿业分公司(简称“会泽矿业”)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全国第一家从铅锌精矿中提取锗的企业,曾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贡献,如今已发展为现代化铅锌龙头企业,形成“历史旧址——现代企业”的矿业发展活态标本。
2025年6月30日,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到该公司开展“昆工学子就业中国行”专题学习体验,分别进行“矿魂寻根溯精神、企业探秘观生产、高管对话探需求、校友访谈传经验”4个模块的实践活动。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与公司人员合影
一、矿魂寻根溯精神:传承矿业文化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下马不下精气神,要为国家作贡献”。师生团队参观公司及生产线,深入探寻会泽矿业的历史根脉。在企业精心设置的历史展区以及聆听老职工的深情讲述中,面对陈列的历史照片、珍贵的文献、视频资料,大家详细了解了这座百年矿山从1951年建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程,深刻感受到中国矿业人“实业救国”“矿业报国”的赤子之心与精神传承。团队成员重点聚焦于为“两弹一星”提供关键原料锗的光辉历史,通过观看公司纪录片、阅读企业史料以及与老矿工座谈,系统认识到该矿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铅锌生产基地,曾为“一五”计划、三线建设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承载厚重历史的企业记忆是矿业文化的活教材,团队成员通过沉浸式学习国家级工业遗产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了“地质人”的使命担当与技术攻坚精神,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传承“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矿业精神。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观看企业纪录片
二、企业探秘观生产:解码智能矿山密码,感知产业升级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深达1808米的麒麟坑——这里是目前国内已投产的最深矿山之一,规划开采深度将达2500米。在智能调度中心,三维数字化平台实时显示着 “两纵两横两斜”的复杂系统:12 公里通风线路、10 公里充填管道、8 公里运输轨道如同矿山的 “血管”,支撑着每日数千吨矿石的开采。
图为会泽矿业总经理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介绍生产流程
“这台智能凿岩台车正在 1500 米井下自主作业,工人在地表就能远程操控。” 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介绍,会泽矿业已实现采掘、提升运输、选矿等全流程基础智能化:有轨运输远程驾驶、选矿药剂自动配比等落地成果。在选矿厂,学生们看到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率达 100%,尾矿通过膏体充填技术全部回填井下,实现了真正的 “无废开采”。
工作人员带领学生观察岩芯样本时强调,会泽矿区作为川滇黔矿集区核心,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建矿以来金属储量持续增长。课本里的“多金属共生矿综合利用”,在这里变成了可触摸的现实,学生们在直观见证远程操控、无废开采等技术后,打破了课本局限,深化了对“科技赋能矿业”的认知。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参观智能管控中心
三、高管对话探需求:搭建校企协同平台,共商人才培养
实践团队在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院长吴顺川的带领下,与会泽矿业党委书记、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及技术部管理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生产规模及未来战略规划,重点解析了矿业领域对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等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出了“5个能力”—— 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研发能力、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并分享了 “技术专家 + 管理骨干” 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及近三年校园招聘数据。
学院师生结合学科优势与学生就业需求,就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双方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拟通过共建实践基地、联合开展职业规划讲座等形式,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机制。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正在开展专题座谈会
四、校友访谈传经验:聆听基层奋斗故事,坚定职业选择
在实践团队的访谈现场,一场跨越代际的矿业精神对话愈发鲜活——三代矿业人以 “坚守” 为经、“成长” 为纬,编织出 “守根” 与 “破局” 的精神图谱。
1995 年入职的罗吉辉,29 年扎根井下运输线,从对罐笼运行的好奇起步,带着小本本记故障、学技术,攻克旧尾绳回收等难题,用辛勤付出的成果沉淀 “矿山不能停” 的坚守,恰如老劳模 “多扛一点” 的担当底色。
2003 年入行的赖红帮在断层复杂的采掘中创新爆破法,疫情期间带队提前 10 天攻坚,6 项专利年创效 200 万元,尽显 “实干精神”;昆工校友赵云入职一月绘出浮选平台 CAD 图,以 “1+3+5” 思路破指标难题,5 项专利、2 项省部级奖项印证 “把论文写在深地” 的突破,呼应校友 “学历让实践更透” 的感悟。
这场对话让实践学子读懂:矿业精神从不是静态的传承,而是把老一辈的 “吃苦底色” 融入新一代的 “创新亮色”,才能在深地巷道里,续写 “深地栋梁” 的成长故事。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采访“全国五一劳动模范”
实践团队表示,此次就业中国行不仅深入了解了矿业行业发展动态与企业人才需求,为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实地感受了矿业行业的转型升级,明晰了 “专业成长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的发展路径。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输送更多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的矿业人才。
图为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赴会泽乡村振兴实践团合照
(通讯员:赵彤彤;图片:尹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