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雨中漫话九龙桥
发布日期:2025-07-15    来源:珠江网    浏览:4107

近期大雨小雨不停,降水量的增多致使路面坑洼处积水,行走于雨中不禁想到古时候的罗平是什么样的情景?雨中有没有浅滩积水?洪流之中的九龙桥在风雨里是什么样的状况?

 

自明万历十六年,黄宇建州城于白腊山之麓以来,罗平城就在此地不断发展至今。明朝初建城址时“按城狭小,周回[四]百六十丈”。按明清时期营造尺计算,罗平州城周长1472米。城中设州治廨舍、衙署、城隍庙、三教寺和数户民房等,城外置学宫、白镴庙和大量民房,四周布有营房。那时的雨季,应是一片泥泞之相吧。“其山距城三里许,高入云表,人迹罕至。其巅四面峻耸,俯视州境,如大将在幄,士卒听其指挥,亦属奇观。”可见,明朝时期小小的州城映衬得白腊山更显高大、巍峨雄奇,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风雨欲来之时,与现今应相似,只是彼时的房屋矮小稀疏,一眼看过去山野更空旷。

 

“距城十里许,有牂牁古渡,适当曲靖、陆凉、沾益之冲,徒以扁舟一叶,济彼行人......”这里的牂牁古渡就是我们今天的九龙河。据文献记载,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罗平州城之北的九龙河仍未有桥梁通行,来往行人仅凭一艘小船摆渡,雨季水涨、河流湍急时,多“临流却步,视为畏途”!有乡贤绅士筹划已久,于康熙五十四年,向时任知州的王永禩请疏,首倡捐金建桥。“因其分流,架为九梁,名曰‘九龙桥’”,并撰碑记以为志。此桥建成,不仅沟通了九龙河两岸、使天堑变通途,便于民众生产生活,还是罗平州通往曲靖府的唯一交通要道,更是一段官为民忧、为民着想的重要历史见证!

如今这座300多年前修筑的九龙桥尚存5孔,一为2孔连桥,一为3孔连桥,仍跨越在九龙河上,可通行人使用。

 

2012年10月,罗平县人民政府将九龙桥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讯员:张振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