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电网曲靖供电局,有这样一群驻村干部,他们带着组织的重托与满腔热情,踏入陌生的乡村,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温情的帮扶之旅。如今,两年多的驻村工作即将画上句号,面对即将到来的轮换干部,他们心中满是不舍,因为这片土地早已成为他们心中的牵挂,而这段驻村经历,也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六一儿童节为优秀学生颁奖
九九重阳节慰问高龄老人
真情凝聚,筑牢乡村精神根基
初到乡村,面对村组干部和村民们充满戒备的眼神,驻村干部们深知,只有用真心才能换真情。于是,他们一次次走进村民家中,与大家共担困难,以实际行动凝聚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在关爱“一老一小”的行动中,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和退役老兵的骨干作用。重大节庆时,他们邀请市级文艺节目进校义演,为孩子们带来欢乐与知识;动员爱心企业捐款捐物,慰问学校、党员和退役老兵。重阳节时,走进高龄老人家中,送上温暖与关怀。特别是在退役军人座谈会上,80多岁的退役军人感慨万千,近二十年首次参加村里座谈会的他,感谢党的关怀,感恩国家的强大。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树立了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更引导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了睦邻友好、有难齐出手的良好氛围。
八一建军节慰问退役老兵
捐赠资金用于砌挡墙
攻坚克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驻村工作,重在解决问题。面对村一级经费紧张,办公运转入不敷出的困境,驻村干部们没有退缩,而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为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奔走。
在口子新村,步梯窄、挡墙未砌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驻村干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多方协调,最终争取到爱心企业捐款一万五千元,用于购买水泥、砂石,砌好挡墙,加宽步梯,消除了安全隐患。而驻村工作的时间安排也十分特殊,村民白天外出劳作,调解事宜只能在晚上进行。二道箐村需要饮水管,驻村干部协调爱心企业捐赠三百多米水管。在涉及邻村通道及水源的协调问题上,村组长请求帮助,驻村干部们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疏通双方达成共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乡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帮扶,筑牢防返贫底线
防止脱贫户和监测户返贫,是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驻村干部们密切关注每一个家庭的动态,对于因家庭纠纷、身体原因等可能导致返贫的情况,积极协调有限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监测户唐某,七十多岁,因头部障碍无法前往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致使社保卡处于静止状态五年,无法取款。同时,两儿子对其银行卡余额产生误解,降低了老人生活水准。驻村干部知晓后,积极协调农信社,农信社主任带队到唐某家,特事特办,现场办公进行人脸识别,让银行卡静止的余额流转起来,帮助老人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准。脱贫户浦某,三十多岁,因身体原因瘫痪在床数月,对生活失去信心,驻村干部联系地州三甲医院,为其进行精准治疗,如今浦某已能缓慢行走,全家重燃希望。
“驻村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南方电网曲靖供电局的驻村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他们尽职、尽责、尽心,以真情永驻乡村,赢得了村民的永铭。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乡村发展的道路,也为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榜样。相信在他们的精神激励下,新的驻村干部将继续传承这份真情与责任,为乡村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宣威市杨柳镇碗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刘吉光
图片:刘吉光、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