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曲靖师院外国语学院“非遗寻访”实践团双语助力非遗薪火相传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珠江网    浏览:7889

 近日,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非遗寻访”实践团深入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区、潦浒古镇对文火小粑粑、龙狮、潦浒陶器、沾益米糕四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了深度调研与实践。

 

 图为实践团与沾益米糕非遗传承人桂千杰合影

   沉浸体验,解码非遗匠心与文化内核

实践团走进古滇文火工坊,聆听小粑粑的百年历史,参观生产流程并亲手体验制作,在学与做中体悟“文火慢煨”的工匠精神和“甜蜜美满”的民俗温情;在曲靖龙狮运动协会,积极了解龙狮的历史起源、地域差异及民俗寓意;在潦浒古镇,参观省级非遗传承人秦富才老师的陶器作品,体悟传统技艺和百年龙窑的厚重历史;在沾益米糕非遗传习馆,见证桂氏家族坚守古法十二道工序的执着,发现传统米糕制作与剪纸、美术等艺术的创新融合。

 

图为龙狮非遗传承人何健老师为成员们现场演示

 

           图为实践团在潦浒“国际柴烧夏令营”参观调研

 

图为实践团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秦富才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制作

 

图为实践团体验非遗项目沾益米糕制作

    聚焦传播,锤炼跨文化实践力

实践团坚持用外语讲好非遗故事,深入调研非遗在国际传播、交流、展演及外销中面临的语言障碍、传播困境和发展方向。深入调研非遗在国际传播、交流、展演及外销中面临的语言障碍、传播困境和发展方向。调研中,实践团了解到了龙狮国际赛事中专业术语的翻译痛点。实地考察了潦浒“国际柴烧夏令营”,来自韩国、美国等5个国家50多位艺术家学习陶器制作工艺,为成员们提供了跨文化传播的生动样本,启发了同学们思考外语人才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中的核心价值。

图为与对沾益米糕非遗传承人桂千杰开展问卷调查

 

图为与龙狮非遗传承人何健老师就其国际化传播开展交流

 

图为文火小粑粑非遗传承人陈艳娟与实践团开展座谈交流

    成果转化,课堂传递非遗薪火

实地调研后,实践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图文资料和体验感悟带进社区课堂,为曲靖市麒麟区太和街道、晋宁街道80余名小学生讲述四项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匠心故事。课堂通过互动问答、双语讲解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播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在金江社区开展“非遗知识进课堂”

 

图为实践团在太和社区开展“非遗知识进课堂”

通过一系列沉浸式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实践团在触摸历史文脉中厚植家国情怀、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及价值。非遗项目的创新探索,为成员们打开“传统技艺现代表达”的融合路径,深度激活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赋能发展的思维跃迁。接下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引领学子将实践转化为成长动力,以语言为钥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伟业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龙狮非遗传承人何健老师合影

通讯员:何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