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对极端吃播说“不”,共筑文明餐桌风尚
发布日期:2025-07-30    来源:珠江网    浏览:3647

(作者:陈公放)在网络直播盛行的当下,吃播曾以其独特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了各地美食的魅力,也为观众带来了不少乐趣。然而,近年来,一些极端吃播现象却逐渐泛滥,成为网络空间的一股不良风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坚决说“不”,共同守护健康与文明。

极端吃播的种种表现,令人咋舌。一些博主打着“大胃王”“吃辣王”等旗号,在镜头前展示过量进食,三四斤水果、十几个溏心皮蛋、几大碗螺蛳粉等远超常人饭量的食物,在短时间内被“消灭”,上演着令人瞠目的“食品消失术”。还有些主播为了吸引流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搜罗各种猎奇、罕见食材,如“冰糖老鼠干”“鸵鸟屁股蛋挞”等,甚至直接进食活金鱼、喝食用油等,行为可谓荒诞至极。这些极端吃播行为,带来了诸多严重危害。极端吃播首先对主播自身的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暴饮暴食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胃破裂等致命疾病,即便当时没有出现严重后果,长期如此,也会导致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缠身。此前,就有多位“大胃王”主播被曝因极端进食方式,年纪轻轻身体机能就严重受损,甚至不得不面对生命危险。他们为了流量,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极端吃播造成了严重的食物浪费。这些主播为了展示“大胃”或满足猎奇需求,往往会准备大量食物,而这些食物很多并未真正被食用,而是被浪费掉了。这与我国倡导的勤俭节约传统美德背道而驰。在全球仍有许多人面临饥饿问题的当下,这种浪费行为显得尤为可耻,是对粮食资源的极大亵渎。再者,极端吃播不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饮食文化环境,尤其会对青少年群体产生负面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如果长期接触这类极端吃播内容,可能会形成错误的饮食观念,认为暴饮暴食、猎奇进食是一种“本事”或“娱乐”,进而影响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对其价值观产生扭曲作用。

那么,为何极端吃播现象会屡禁不止呢?究其根源,主要是流量至上的观念在作祟。一些主播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从而实现商业利益,不惜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来吸引眼球。而个别网络平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极端吃播内容审核宽松,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助长其传播,使得这些不良内容有了生存和扩散的空间。此外,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盲目追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极端吃播的风气。

要杜绝极端吃播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们要认清极端吃播的危害本质,保持理性。不追捧、不点赞、不转发宣扬浪费、危害健康的极端吃播内容,主动屏蔽相关账号和频道。同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饮食观,将勤俭节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关注科学膳食、光盘行动等积极健康的内容,让畸形的极端吃播内容失去生存土壤。网络平台则要扛起主体责任,重构流量价值导向。平台也应加强对吃播内容的审核,利用AI识别、人工抽查等技术手段,对宣扬暴饮暴食、食物浪费的直播进行实时监控,对虚假“吃播秀”严格追溯,形成闭环管理。同时,降低违规账号的推荐权重,建立流量惩戒机制,切断“量大多吃”等极端吃播获取流量的捷径。平台应积极推送食材合理利用、营养均衡等优质内容,借助公益广告等形式传递珍惜粮食的理念,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饮食文化环境。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对制作、发布、传播极端吃播内容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该追责的追责,该整顿的整顿,提高违法成本。建立跨平台联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违规主播和平台无处遁形,使法律规则真正发挥作用,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和文明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极端吃播的危害,宣传健康饮食、勤俭节约等理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饮食观念。学校、家庭等也应发挥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远离极端吃播的不良影响,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总之,极端吃播是一种违背健康理念和文明风尚的不良现象,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只有消费者理性选择、平台严格把关、政府加强监管、社会共同参与,多方协同发力,才能让极端吃播彻底“下线”,让网络饮食文化回归健康、文明的轨道,守护好我们“舌尖上的文明”,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风尚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