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老厂乡回龙谷,一幅“花在山中开、客在花中游”的壮丽画卷铺陈眼前:金灿灿的万寿菊如海浪般随风起伏,与蓝天白云、黛瓦民居交相辉映,成为当地最耀眼的“金色名片”。经过一个多月打塘、施肥、盖膜、栽苗、浇水的辛勤劳作,苗农们终于迎来了头茬丰收。
景引客来,花海打开“新门路”
连片万寿菊与沿线波斯菊接力铺展,金黄、翠绿在翠谷间层层晕染,山风掠过,花浪起伏。周末自驾的游客循香而来,漫步花间、拍照打卡,再拐进回龙谷老寨喝一杯菊花茶、在古树下乘乘凉。花海与古村相映,农忙与游客交织,回龙谷的“颜值”正在悄然转化为“产值”,为老厂乡写下“产业打底、文旅添香”的崭新注脚。
产业为基,小订单托起大希望
“技术有人到地里手把手教,鲜花按合同价收,我们只负责把村民召集起来,把花养好。”村支书的一句话,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机制说透了。今年,老厂乡在回龙谷集中连片试种万寿菊,面积虽只有73亩,却实打实让村民心里有了底:公司按每千克1.2元兜底收购,,“企业下单、合作社接单、农户种田”的的三角支架,把市场风险稳稳托在田外。花价保底、销路不愁,土地“活”了,日子也活了。
就业为本,家门口端稳“金饭碗”
对当地村民来说,实现了在“十分钟生活圈”内实现稳定增收,再也不用为远赴他乡而犯愁。“以前想挣点钱,得搭车到外地,吃住都成问题。现在花田就在屋后,走几步就能上工,除草、疏苗、采摘都是手上轻活,时间还能自己掌握。”村民们说,过去“出去难、留下愁”,如今“家门口就能把钱挣”。
产业与就业并蒂,花田共花海一色。老厂乡以73亩万寿菊、20公里波斯菊为笔、青绿山峰为卷,把“订单农业”写实在垄上行间,也让“家门口增收”落到柴米油盐。如今,回龙谷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收、冬有盼,村民端着“金饭碗”,山村迎来远方客,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画卷正在老厂大地徐徐铺展。
通讯员: 时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