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以礼街道:幸福就在家门口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珠江网    浏览:3802

以礼街道作为会泽县服务易地搬迁群众的重要载体,总人口40116人中搬迁群众占比高达85%,脱贫人口占比78%。面对这一特殊群体,街道聚焦“就业、就学、就医、服务”四大民生需求,全力抓好“四个家”服务工程,用心用情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让搬迁群众稳稳收获“家门口的幸福”。

一是做活家门口的就业。盘活资源推出“招小商、搭小桥、设小岗、利益联结”四项大举措,提升“有活可干、活有人干、人有活干、增收富民”四个大成效,让群众不出远门就有活干、有钱赚。整合安置区车间、商铺、场地等26间1.1万平方米,改造厂房0.6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让企业“拎包入驻”,推动“沉睡资源”变为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引进深圳盛之发公司等产值高、吸纳就业力强的企业共47家,吸纳 5500 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 650 名群众返乡就业,人均年增收 2 万元以上;打造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按照“普通劳动力车间就业、半劳动力灵活就业、弱劳动力兜底就业”的思路,分层施策、精准匹配、动态监测,确保人人有事做,形成“点对点”送信息、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的常态机制,精准匹配加工车间长期用工、农产品分拣季节用工、弱半劳力灵活用工的劳动力供需特点,截止目前已转移就业20440人,就业率达93%。

二是做优家门口的就学。2019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32亿元,先后实施了会泽县实验高中大成中学、以礼小学和会泽县中国中铁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满足了所有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地就近就学需要,为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助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快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街道共有5所优质学校,652名教职工,服务10092名学生,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一条龙”直通车就学,辖区内所有学生实现了“有学上,上好学”。为确保教育公平,持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建立"三个全覆盖"机制:一是贫困生资助全覆盖,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累计发放助学金860万元;二是课后服务全覆盖,解决家长接送难题;三是家校共育全覆盖,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同时,投入12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配备智能化教学设备,定期开展教师交流培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如今,以礼街道已成为会泽县西部教育新高地,4个社区均实现"出门即校门"的就学便利,让搬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做实家门口的就医。聚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推进村(社区)卫生室及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完成2家村(社区)卫生室提质改造,实现诊断、治疗、药房、观察功能分区,配备心电图机、中医理疗设备,设立慢性病诊疗专科门诊及标准化中医馆、中药房,形成“西医诊疗+中医调理”一站式服务模式。强化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聘乡村医生跟班学习、在岗医生进修制度,开展4期中医药专题培训,实现乡村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确保乡村医生100%持证上岗。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常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67%,规范化使用率达90%;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监测对象4种慢性病签约率100%,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开展36种大病专项救治,筑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控屏障。常态化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惠民服务,年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超3万人次,群众健康获得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是做细家门口的服务。依托“数智以礼”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原则,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针对“重点人员”,严格落实“信息采集到位、纾困解难到位、普法宣传到位”三到位原则,通过多部门联动,为1214名重点人员提供特困救助、低保保障、就业帮扶、普法宣传等精准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打造“老年人活动室”,常态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上门走访等服务,引入钱王之乡、泽恩社工等专业机构,建设“幸福里社区儿童之家”,提供留守照看、课后辅导等综合服务;面向“其他群体”,以就业为核心,引进扶持了47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岗位6000个以上,涵盖老、中、青群体,实现顾家、挣钱、生产、农忙“四不误”,并设立“小哥驿站”等暖心场所,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饮水、充电等实际难题。

 通讯员: 王吉虎 高红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