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025年,会泽县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搭建校园课堂、开展实践课题、组织专题教育等举措,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一、打造校园“红色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一是开设党史校本课程。全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党史校本课程,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保证每周不少于1课时。会泽县第一中学编写了《红色会泽:党的光辉历程》校本教材,系统讲述了红军长征过会泽的历史以及会泽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增强对党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各学校通过构建“1+N”教育体系,开展“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和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等活动500余场次,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教师们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党史学习教育元素,在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学中巧妙融入党史知识,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讲解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熟悉历史背景、重要事件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三是开展主题班会。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1.6万余场次。班会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分享、主题演讲等,学生们积极参与,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党史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心灵深处。
二、开展实践课题,让青少年在亲身经历中感悟党史。一是开展红色足迹探寻。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徒步金布多”红色基地教育等红色实践活动1100余场次,让青少年在徒步过程中,亲身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传承长征精神。乌蒙老兵服务队举办水城红色军事夏令营两期,培训青少年320余人,广大青少年走进水城扩红教育基地、会泽红色文化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聆听革命故事,观看历史文物,亲身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在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坚定了传承红色血脉的决心。二是开展红色文化研学。组织青少年开展红色文化研学30余期,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会泽的红色文化资源,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老党员、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形成调研报告、手抄报等调研成果70余篇,通过调研发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中存在问题16个,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当地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是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组织青少年参与红色志愿服务活动,评选优秀中小学生50余名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任讲解员、走进社区开展红色文化等宣传300余场次。组织青少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敬老院,为居民讲述红色故事。表演红色主题文艺节目,如红色歌曲演唱、红色小品表演等,服务群众达3000余人次,既锻炼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又传播了红色文化。
三、组织专题教育,激发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热情。一是举办红色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老党员、退役军人等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举办专题讲座。7月1日,县委书记丁东平为全县教体系统干部职工和学生代表讲授了党课暨思政课。县“五老”宣讲团应邀开展专题讲座41场次,他们以亲身经历和生动的案例,为青少年讲述党的历史和革命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开展红色文艺活动。各学校组织开展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红色经典诵读、红色主题绘画展览等红色文艺活动2300余场次,学生们饱含深情地朗诵《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经典诗词,抒发对党的热爱与敬意;组织红色文化手抄报创作,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精心排版,将对党史的理解呈现在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手抄报上,共收到优秀手抄报作品800余份,通过艺术形式,让青少年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三是推进线上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平台。开设党史知识在线课程、红色故事音频视频、线上知识竞赛等板块,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县教育局官方网站推出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专栏”,整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学习。
通讯员:浦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