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江苏师范大学:五育润童心,云岭筑梦行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珠江网    浏览:4714

7月13日至7月31日,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舟童行志愿服务队走进云南省红河州儿童福利院,开展以“五育润童心,云岭筑梦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团中央2025年“七彩假期”关爱行动入选团队,该团队构建“云岭+心理+五育”的服务模式,以云南本土文化为精神纽带,将心理疏导融入五育实践,设计并实施了18节核心课程,助力困境儿童在故土文化浸润中实现阶段性的多维成长。


培德启心:乡土文化凝认同

德育课堂融合云南本土文化,“云岭寻宝记”“探秘云南神话”等四大特色课堂紧扣昆明滇池的生态文化、曲靖爨文化的历史底蕴、彝族火把节的民俗精神等本土元素。家乡故事分享环节中,孩子们讲述“撒火把”的驱邪习俗故事,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讨论节庆背后的民俗意蕴。闯关寻宝活动中,当任务卡指向“阿细跳月”这一国家级非遗舞蹈时,一名彝族男孩惊叹:“原来我们民族的舞蹈这么厉害!”课后,不少孩子主动向志愿者询问家乡非遗名录。

启智润心:科技互动促认知

科技启蒙与语言表达课堂围绕“动手探索+文化联结+语言互动”的三维教学路径展开。科技启蒙课堂中,拼装简易VR眼镜吸引了近40名儿童参与。当孩子们通过VR眼镜观看云南澜沧江大桥时,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分析桥墩密集的原因,年龄稍大的孩子说:“山区河流的水流急,桥墩密集才能让大桥更稳固。”“普通话小学堂”与“魔方故事会”以方言为媒介过渡至普通话训练,孩子们利用魔方随机抽取主题,组织语言编写故事。在志愿者的正向反馈心理疏导技巧下,超三分之二的孩子主动举手分享,原本在课堂上低头沉默的孩子,也逐渐尝试发言,提升了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健体强心:韵律运动绽自信

孩子们在“民族韵律”与“趣味运动会”的带动下释放活力、锤炼心性。哈尼族棕扇舞的轻盈、铓鼓舞的沉稳步点被拆解为简单节拍,一些起初安静或较少互动的孩子,在结对练习和志愿者的即时肯定下,开始尝试模仿舞步,动作逐渐舒展。部分孩子后来主动与同伴探讨舞姿细节,提升了互动意愿。“趣味运动会”中,落后的队伍齐声喊着“一二一”冲刺,孩子们通过团队协作和身体锻炼,掉球的孩子迅速捡起球继续奔跑,展示出团队精神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尚美明心:艺术创作连美心

在美育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探索民族文化、观察生活细节与学习情感表达等环节,在发现与创造中滋养心性。“民族服饰件件美”课堂上,在志愿者讲解民族服饰知识后,孩子们为简笔人物添画苗族百褶裙、彝族披毡等图案。“镜头大冒险”课堂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摄影知识,用镜头记录福利院生活与美景,让光影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情绪画布奇遇记”课堂上,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情绪,交换画作时,有孩子在“雨天”主题画作旁添上彩虹传递温暖,通过创作实现情感释放与共情互助。


乐劳舒心:劳动实践育责任

围绕垃圾分类、清洁实践、绿植领养三大主题开展的劳动实践课程,立足日常生活场景,融入红河本土元素。垃圾分类知识竞答中,“普洱茶渣是厨余垃圾!”等抢答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通过应用知识初识环保责任。后续的清洁实践中,大部分孩子能够主动提醒同伴分类投放果皮,将分类知识转化为责任行为。“绿植领养”系列课堂以云南本土草木为劳动教育的“活教材”,孩子们认养多肉并悉心照顾,在志愿者引导下磨炼劳动耐心。福利院的李老师观察到,孩子们已经连续一个星期给绿植浇水,曾爱忘事的孩子也养成了每日照料的习惯,对本土草木的关注也多了起来。

据悉,该服务队在为期19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累计开展活动20场,服务困境儿童100余人次。福利院院长表示:“活动内容贴近孩子们的需求,尤其是结合本土文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云岭+心理+五育”的模式以地域文化为根基,探索出可复制的关爱路径,为“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的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通讯员:李松忆、张清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