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好住,留不留得住人,要问群众”,该社区为了让宜居宜业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灯、树、园、水、厕等基础设施上,坚持从提升人居环境入手,强化村庄建设,认真落实村庄强基、添绿、维护三个举措,绘出有烟火气、有归属感的乡村“新家园”。
强基固本,夯实美丽宜居家园基础。按照“全域治理,突出特色”的思路,想群众之想、问群众之需、解群众之难,把社区的规划变成群众的共识。通过召开群众会,把集体经济的真金白银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近年来,硬化道路1.5万平方米、栽种樱花树300棵、安装路灯100盏,建设公厕15座、安装垃圾箱30个、铺设污水管网20万米,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植树美化、污水无害化、公厕进村、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全覆盖。成功打造了清水沟昱安湖湖心公园、起脑坪子通村路樱花村道、岩槽古树林、树依民族文化村等亮点。实现了美丽村庄建设“硬件底子实,群众底气足”的良好局面。
添绿增色,擦亮村庄生态宜居底色。对村里古树实施挂牌保护,精心培育村道绿植,间植花卉点缀,形成“村道镶绿边、四季有鲜花”的怡人景观。该社区命名古树100棵,改造小花园20个,着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200户,探索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模式,利用废旧老物件装饰墙体,投入5万余元,收集闲置老旧房屋4间,打造村史馆,让我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扮靓村庄风貌。以点带面,让村庄从局部到整体都更加赏心悦目。
健全机制,巩固宜居宜业家园成果。村庄环境治理,既要群众参与,也要责任清晰,社区建立“村级统筹+网格管理”的责任模式,以组为单位划分环境治理网格,由组干部担任网格长片区责任人,党员、居民代表担任网格员,负责网格内卫生清扫、设施检查、问题上报等工作。同时,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责任包干”,主干道等公共区域交由保洁员专职负责,房前屋后区域由农户自行清扫维护。在村庄显眼处的墙面张贴“责任公示牌”,明确管护范围和责任人,让“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一目了然。同时制定红黄榜评制度,好的上红榜,差的上黄榜,激发群众荣誉感。今年以来,该社区开展评比7期,评比红榜115户,评比黄榜40户,清理五堆十乱100堆。村庄人居环境做到“整治一村、提升一村、规范一村”,“好看”与“好住”相伴相生,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底色不断擦亮。
通讯员: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