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鲁纳乡严格按照市县关于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要求,通过走好三步棋、抓好三个环节、做到三个融合,切实把乡人大代表工作站和村人大代表活动室建好、管好、用好,以“站室”为媒介助力全乡高质量发展。
走好三步棋,高标准建好“站室”。因地制宜选址。坚持“共建共享、管用实用、厉行节约、服务发展”原则,逐一对全乡“1站11室”选址进行实地调研,因地制宜选取建设地点,确定通过共建共享建设村代表联络室7个,盘活闲置办公用房建设乡代表工作站和村代表联络室3个,改造提升建设村代表联络室1个,有效避免了大拆大建。同时,将雨沐村代表活动室建在雨沐村三湾小组文旅产业上,打造特色代表活动室,从而更好地服务促进三湾小组乡村旅游发展。对标对表建设。严格按照“八有”基本标准,突出功能定位,围绕“五上墙”等要求,及时准备代表照片、代表风采、平面图、代表履职二维码等材料,确保“站室”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序完成,为代表进“站室”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实体化运行。坚持“利于活动、便于管理”原则,将64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结合实际编入代表活动站室,明确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确保站室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发挥作用。
矛盾纠纷调解
抓好四个环节,规范管好“站室”。常态开展活动。严格按照“六个一”活动制度,制定站室代表活动计划和接待选民(人民群众)计划,每月按计划开展活动、接访群众,让代表进站(室)充电、收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忧愁,真正做到让代表动起来、工作活起来、效果实起来。今年来,每个站室均开展“代表大讲堂”活动7次、接访群众7次、调研视察活动1次,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1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件。实时维护平台。每个站室明确1名联络员,负责云南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维护,第一时间建立代表工作站“三册”、活动室“两册”,实时更新代表基础信息,及时录入站室活动,做好工作动态发布。今年来,每个站室至少录入活动7条、发布动态7条。规范建立台账。对已经开展的活动,及时填写活动登记表;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填写接待选民(人民群众)及意见建议处理登记表,并按照职能职责交予相关站所或者村进行办理答复,切实做到“收集—交办—答复—监督”全闭环。同时,将活动照片、登记表等材料按类别逐一整理归档。做好履职评议。组织进站入室的人大代表开展述职评议活动,有力促进代表依法履职,自觉接受选民监督,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联系群众
做到三个融合,用活用好“站室”。做到“站室+基层治理”融合,擦亮市级平安乡镇“金色名片”。以站室为平台,积极完善“代表+网格”“代表+宣传”“代表+调解”机制,将人大代表编入基层治理网格,将代表工作融入治理体系,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渠道,增强基层治理力量,实现“网格员是代表、网格中有代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开展普法宣传、政策宣讲,倾听群众意见,对收集回来的村情民意,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清单化闭环管理,实现由反映问题“找上门”向政策服务“送上门”的转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今年来,全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0余起。
视察调研
药材产业
做到“站室+产业发展”融合,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听民声、提意见、强监督”职能作用,通过代表视察调研、走访联系群众等方式,收集整理形成可行的产业发展意见建议,并以有力监督推动意见建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如,今年来,针对代表走访发现群众呼声比较大的“窝坡村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希望在窝坡村种植中药材”问题,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实地调研,研判分析可行性后,及时交办督促窝坡村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目前窝坡村依托松树林荫资源,规模化种植白芨、小黑药、重楼、黄精等特色药材50余亩。又如,针对陡咀村群众反映农业灌溉用水存在困难,及时向乡水务所进行交办,目前已争取并实施陡咀村安全饮水巩固保障工程,项目进度为90%,预计可覆盖陡咀村烤烟、蔬菜、传统农作物种植灌溉面积1200余亩,有效解决农业灌溉用水。
做到“站室+民生服务”融合,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通过科学设置代表接待日,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点对点解答政策疑惑、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关注的急事难事揪心事,实现“群众提问—代表协调—部门落实”无缝衔接,切实让群众呼声“听得到”、意见“办得好”、幸福“看得见”。今年来,1站11室共收集群众优待证办理、户口迁移等诉求20余件,已办理答复20件,办理答复率100%。
通讯员: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