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宣威一中支教团队扎根麻栗坡:以坚守与创新点亮边疆教育路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珠江网    浏览:3862

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有这样一支教育团队,他们从宣威市第一中学来到麻栗坡县民族中学,以老山精神为指引,用三年时光书写了一段边境教育帮扶的动人篇章。如今,这支省管校用支教团队的帮扶工作交出的教育答卷硕果累累。

宣威一中帮扶团队与麻栗坡县民族中学交流


2022年8月,宣威一中支教团队初抵麻栗坡县民族中学,便迅速投入工作。团队通过与学校教师交流、对高三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座谈、听课评课等方式,全面掌握学情和校情,最终确定“一手抓高三备考,一手抓高效课堂建设”的帮扶策略,并制定“三步走逐年上台阶”的三年规划。围绕支教策略和三年规划,团队从“扎根课堂做示范、深耕教研谋发展、规范课堂提效益、师徒结对育新人”四个方面发力。

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教师始终扎根课堂。2022年8月至2025年7月,李祥勇、包丽芬、李淼、夏杰、吴毅、姜泽方、杨韶瑜等团队成员先后承担高中多个班级的物理、数学、生物、历史、地理、英语、语文教学任务,每堂课都精心准备,打造优质课、公开课,随时迎接其他教师观摩交流。

教研方面,团队多措并举推动学校教研发展。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明确时间、地点、内容与形式,李淼还连续两年担任高三生物研课组长并负责理科综合统筹;制定公开课活动方案,要求不同职称教师按规定开展公开课,且授课地点统一在录播室;积极开展推门听课,徐多菊在2022年8月至2025年7月间累计听课1200余节,杨韶瑜在2023年8月至2025年7月累计听课800余节,两人均认真记录、耐心交流指导,助力教师养成良好教研习惯。

针对课堂效率低的问题,团队制定高效课堂建设方案,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为抓手、深度备课为支撑。先以2026届高一年级为试点,开展动员培训与研课组长专项培训,再由校级领导带头讲示范课,随后在高一年级全面推广,如今已推广至2027届高一年级,虽面临困难,但成效逐步显现。此外,团队还参与“师徒结对”活动,助力新教师成长。

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团队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及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竞赛,多名学生获云南省三等奖,全国物理竞赛文山州考点也落户麻栗坡县民族中学;同时建立教师课堂竞赛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校际交流同样频繁。宣威一中与麻栗坡民族中学多次互派人员交流学习,每次交流都成为双方教育提升的契机。

三年帮扶,成绩斐然。近三年高考数据均创学校历史新高,居文山州县(市)一中前列,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及学校管理水平也显著提升,团队成员还多次获州、校两级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如今,支教团队仍在坚守。2024年7月,本可到期轮换的团队队长李祥勇,在配偶身患重病需照料的情况下,为不影响学校发展与教学改革进程,毅然选择留下。2025年8月,宣威一中又派出骨干班主任马树珊与英语学科教师周顶方赴麻栗坡支教,延续帮扶使命。

未来,宣威一中支教团队将继续站好课堂主阵地,深化集体备课,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加强校际交流,与乡镇中学分享教育经验,以实际行动为麻栗坡县教育发展持续贡献力量,让边境教育的光芒愈发璀璨。


通讯员:杨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