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绿水环绕,连片的稻田在阳光下泛起粼粼绿意,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地依偎在山脚……走进旧屋基彝族乡木马甲村,微风裹挟着稻花香拂过脸颊,孩童在溪流边追逐嬉戏,村民在田埂上忙着农事,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
近年来,木马甲村依托 “山环水绕” 的自然禀赋,聚焦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与乡村发展短板,以基础设施升级为突破口,通过修建生产通道、清理疏浚沟渠、整治涵洞落水洞等实实在在的举措,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保护、水利安全加固和乡村旅游发展,让这个藏在那色峰海深处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漫步在木马甲村,昔日泥泞坎坷的田间小路,如今已变成平整通畅的水泥生产通道。新修的5条生产通道,贯通了木马甲坝田,不仅农业机械进出更加便捷,河岸旁杨柳依依,生产通道也成了村里“景观道”。“以前农忙走泥路,深一脚浅一脚,鞋上全是泥。现在路面干净平整,干起活来心情都舒畅了。”一位正在劳作的村民高兴地说。
村子里唯一的溪流,更是经历了一场“华丽蜕变”。此前,因常年淤积,溪流里杂草堵住河道,雨天污水漫溢,夏天还散发着异味,村民路过都得绕着走。旧屋基乡党委、政府牵头,联合村委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清淤除草,在溪流两岸铺设生态砖、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河道。同时,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护溪志愿服务,不定期清理垃圾、巡查水质,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了溪流生态环境。
如今,溪水清澈、流淌顺畅,既保障了农田灌溉,也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现在沟渠干净了,夏天蚊子少了,傍晚我常带孙子来这儿散步,有时候还能在溪边捞点鱼虾,孩子高兴得很。”村民张大爷笑着说。
“以前每到雨季,我就发愁。村里的涵洞堵塞,排水不畅,院子里经常积水,现在再也不担心了!”谈起往年雨天的情形,村民周德成记忆犹新。此前,因落水洞年久失修、村内排水沟堵塞,暴雨时易发生内涝。
2025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对落水洞进行全面整治,加固洞口、更换破损涵管、清理淤积物,新建2个涵洞,扩宽排水沟和铺设污水管网,实现雨水快速排放。此举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增强了地下水补给能力,保障了木马甲雨季不涝、旱季不愁灌溉,有效维护了土壤结构和植被生长,生态效益显著。
今年8月,当地遭遇强降雨,新整治的沟渠涵洞顺利排水,全村未发生内涝,农田也未受洪水侵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也为木马甲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村子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积极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旅游,尝试举办花山节、栽秧文化节、丰收节等民俗节庆活动,逐步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稻田旁新修的生产通道,成为游客徒步观光的“田园步道”,人们可沿途欣赏稻浪千重,还可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乐趣。“今年的栽秧文化活动太有意思了,孩子玩得特别开心,而且村子环境好、风景也很美,下次我们还要来。”来自曲靖的游客李女士说。
此外,村集体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种植野山桃、嫁接蜂糖李,发展养殖业等,让游客可以在这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享田园乐。同时以水稻主题,大力发展富硒大米、那色米酒、面条等农特产品,扩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从基础设施滞后到生态环境优美,从水利隐患突出到安全屏障牢固,从无人问津到游客临门,木马甲村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夯实了乡村发展基础,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如今,木马甲村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通讯员: 伍根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