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富源县海坪社区:树皮“变金”记 家门口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发布日期:2025-09-05    来源:珠江网    浏览:3075

走进富源海坪社区,会看到居民们骑着电车,拉着树皮,穿梭于树皮加工场地和大山之间。“以前山上的麻栗树皮没人要,现在剥下来卖给社区树皮厂,一年能多挣两万多,家里娃的学费都不用愁了!”海坪社区居民李大姐一边打包刚剥好的树皮,一边笑着说。自2020年社区引进麻栗树皮加工厂以来,曾经的“林业废料”成了居民手中的“致富宝”,一条“生态+产业+民生”的发展路子在海坪社区越走越稳。

作为海坪社区的特色产业,小树皮撑起了“增收伞”。社区树皮厂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合作模式,把加工订单送到居民家门口。树皮工厂不仅是林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更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缩影。未来,随着循环经济政策的深化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树皮产业有望在碳中和目标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可持续采集护生态,绿水青山不打折。海坪社区的麻栗树都是按“5年一采”的标准来,只剥树干中部的树皮,不损伤树木根系和核心部位,剥完后树木还能再生新皮。社区专门请了林业技术人员,定期指导居民正确剥皮,既保证树皮质量,又保护山林生态,真正做到了“采皮不毁树,增收不损绿”。

街道搭台强服务,产业发展有底气。为了让树皮厂稳得住、发展好,社区做了不少“幕后工作”:一方面统筹资源规划了3500多平方米的加工场地,接通水电、修了运输便道,解决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难题;另一方面组织了技能培训,教居民怎么分辨好树皮、怎么规范采集。

今年是海坪社区“5年一采”的第一次采集,目前已有300多户居民参与到树皮产业中,采集量达700吨,年增收达到119万元,产品包括红酒栓木塞和工艺品颗粒,村集体年分红更是突破24万元。接下来,社区打算帮厂里对接更多下游客户,不仅做红酒栓木塞,还想进一步开发树皮栽培,让小树皮能延伸出更长的产业链,让居民的增收路走得更长远。

从“废树皮”到“金疙瘩”,变化的是资源的价值,不变的是海坪社区带动居民共同致富的初心。往后,海坪社区还会继续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