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可能导致心悸、乏力等症状,更是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诱因。近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脉冲消融(PFA)手术。这是曲靖市二院首次应用脉冲消融这一心律失常治疗的“新利器”,实现了房颤治疗技术从传统热能消融向更安全、更精准的脉冲消融时代的跨越,为房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选择。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心悸入院,经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曲靖市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绍波团队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脉冲消融术(PFA)这一先进技术。在麻醉科和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地协作下,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曦教授、曲靖市二院心血管内科李文屏主任医师,为患者穿刺左股静脉后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置入ICE导管及磁定位可调弯十极导管,通过ICE导管在三维标测系统中建立左心房、肺静脉及左心耳三维模型,在ICE指引下顺利完成房间隔穿刺,脉冲消融导管放置于肺静脉口部和前庭部位、左房后壁,采用脉冲消融系统释放的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快速高效的完成肺静脉电位隔离。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较传统射频消融术缩短约50%,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原本还担心要去昆明甚至外省才能做这个手术,没想到在曲靖就能享受到这么先进的技术,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省去了太多奔波和花费!”患者家属感慨道。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达到新高度,更是滇东北地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生动体现。它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减轻了患者跨区域就医负担,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市”的医改目标。曲靖市二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深化与省内外大型医院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开展前沿技术,不断提升疑难危心脏病诊疗能力,为曲靖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导管消融是当前根治房颤的主要手段,而传统的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均依赖于热能量(高温或低温)损伤心肌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房食管瘘、肺静脉狭窄等风险,且手术操作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而脉冲场消融(PFA)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能消融技术,利用高电压短脉冲电场,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其发生不可逆电穿孔(IRE),从而达到消融异常电信号的目的。该技术具有组织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安全性更好、周围组织损伤风险显著降低等优势,被誉为“房颤消融领域的未来”。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林 李文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