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星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牢牢把握会泽县将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契机,抓住县级在五星打造“优质育种、活牛交易、肉牛屠宰加工”肉牛全产业链的大好机遇,创新成立五星乡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服务党支部,通过锚定一个目标、四个组织起来和四个服务的144运作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成功构建起目标同向、资源共享、发展同频的肉牛产业链党建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
锚定一个目标,牵住“牛”鼻开新局。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项目资源,从饲草种植加工到肉牛的繁育、养殖,再到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以及品牌建设,全方位统筹布局,走出了一条“种养循环、适度规模、联农带农”的特色路径,构建了从种源繁育到精深加工,从冷链物流到品牌营销的全链条闭环,实现肉牛每周入市交易量1500头以上,年屠宰量5万头以上,年加工牛干巴、火锅底料、牛油、牛皮4000万吨,覆盖脱贫户1902户6940人、监测户239户809人,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的“牛路子”。
四个组织起来,“牛”劲十足产业兴。把党员组织起来。将与肉牛产业相关的部门、企业、养殖户中的16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五星乡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服务党支部,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通过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助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五星乡村振兴的步伐。把群众组织起来。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讲政策、算收益、树典型,激发群众参与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实现户均年出栏2头小牛、1头育肥牛,增收1.3万余元;同时鼓励农户自种加工青储黄储饲料,提升饲草和劳力自给率,每头牛每天养殖成本可降低13元左右。把资源要素组织起来。盘活乡内撂荒土地,按照宜牛则牛、宜草则草的原则,争取实现1000亩的饲料玉米和500亩牧草种植规模,并逐步探索山地饲草种植,努力实现荒地陡坡变“宝地”。同时,建立健全“支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动员广大农户通过直接养殖赚现金、提供劳务赚薪金、土地流转赚租金等方式切实增加收入。把企业组织起来。整合乡内驻地企业华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农垦草业有限公司、云南伊胜商贸有限公司,云南茂琨食品有限公司及各大中小养殖场,引领企业与家庭农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防疫检疫、统一饲草供应或种植、统一商品牛收购“五个统一”,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四个服务保障,“畜”势腾飞正当时。政策支撑服务。通过推行“牛八条”扶持政策,在资金政策、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畜圈改善、组织领导等方面落实帮扶措施。建成养殖示范村4个,完成163户建设标准化牛舍13920㎡、堆粪棚3480㎡,全乡存栏稳定在11000头以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养殖技术服务。以支部为引领,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建六个服务团队(肉牛冻精改良服务团队、动物检疫服务团队、动物疫病防控团队、肉牛养殖技术服务团队、饲草饲料服务团队、市场拓展服务团队),每年为全乡1648户养牛户免费提供优质冻精进行杂交改良、疾病防疫指导和技术培训,促进肉牛养殖农户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市场拓展服务。投资7000万元建成的会泽县牛羊交易市场,吸引了新疆、内蒙、贵州等14个省(区)的大量客户到场集中交易,实现每周入市交易量3000头以上。带动周边200余人从事物流、仓储、餐饮等关联产业的发展,85名脱贫群众及“三类”监测对象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3200元。品牌孵化服务。初步建成集“饲草种植加工-肉牛养殖-肉牛交易-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牛全产业链,成功创建市级“会泽牛人”返乡入乡创业园,打造“会泽牛”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推动肉牛精深加工产品覆盖多个省份。
“144”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是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实践,是激活乡村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未来,五星乡将持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
通讯员:冷彦 宁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