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王家屯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网格赋能筑和谐
发布日期:2025-09-26    来源:珠江网    浏览:10238

中安街道王家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耕“党建+网格”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强核心、红色领航出实招、阵地建设下实功,持续强化党员管理、创新服务方式、赋能融合共建,实现基层党建更有力、群众自治更完善、公共服务更便捷,在基层治理的答卷上书写下暖心篇章。

建“有温度”的党组织。王家屯社区始终将“用心用情”作为解锁各项工作的“金钥匙”,擦亮党建品牌,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党组织,以鲜明导向激励社组干部勇担当、善作为。用心用情持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增强社区党总支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清廉型、务实型,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五型四好”标准,引导社区领导班子在实践实干中锻炼成长,用心用情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不平凡的坚守,持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确保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用心用情持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守初心、重齐心、铸匠心、存虚心、有耐心”的“五心”工作理念筑牢战斗堡垒,让每一位党员都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通过红色旗帜领航、红色堡垒聚力、红色先锋提能,建立党员联系居民“1+n”制度,不断增加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黏合度”,把“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作为工作目标,竭力打通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社区167名党员遍布全社区5个居民小组、13个住宿小区,守初心、亮身份、践承诺,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整体联动的“雁阵效应”,做到党旗在基层一线飘起来、党味在社组小区浓起来、党徽在群众心中亮起来。针对社组干部待遇保障跟不上发展水平、专业素养欠缺等特点,社区持续在加强体系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上发力,采取“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方式,结合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改革,逐人定岗、定酬、定责,实现“一人多职、多岗多酬”,增强社组干部的职业认同感,让社组干部“干事有劲头、发展有盼头”,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保障。常态化开展每周一例会,学好“第一议题”,通过书记领学、交流研学、个人自学等形式严格落实支部“三会一课”,着力提升社组干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为民服务能力,造就了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会服务、善治理的基层铁军。用心用情关爱党员传递组织温暖。坚持细心摸底,完善党员信息库,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对党员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思想状况、愿望需求等做到“五清”。按照便于管理服务党员、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将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破解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身患重病甚至失能等“四类党员”管理难题。坚持贴心服务,对26名“四类党员”开展“一看二谈三送”服务,从关心生活和思想动态入手,定期家访慰问谈心、送服务上门,不断加深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纽带联系。每年“七一”均开展党员理论学习、困难党员慰问、党员志愿服务等项目,组织“政治生日忆初心”、“情系社区话温心”、“肺腑之言表信心”等党建活动,用心用情打造有力度有温度的党组织,让每一位党员,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持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扩大党组织影响力,焕发党组织生命力。

织“入民心”的微网格。坚持“党建服务为引领、居民自治为基础、遵循民意为导向、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主题,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不断深化为民服务内涵,优化网格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完善“社区—网格—微网格”工作体系,将社区划分出8个大网格、123个小网格,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撬动“大治理”。党建引领强核心,网格服务聚民心。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龙头”带动,创建党建引领“网格+”多网融合社区治理工作模式。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民生服务优化、矛盾纠纷化解”三大重点领域,制定网格+融合聚力、平安矛调、共建共治、关爱帮扶、志愿服务、应急响应、警格联动等工作主线,构建“巡查、处置、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治理向网格集中、服务向网格聚集、问题在网格解决,推动党的工作落到支部、治理工作沉到网格、服务工作送到居户,将居民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城市管理“全覆盖”、社会治理“无缝隙”、居民诉求“全响应”,网格事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实现了“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的工作目标。社组网格齐发力,共聚网格安民心。社区、小组、网格适时开展排查隐患、收集群众意见、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构筑“网格化”防控体系。定期开展入户宣传,夯实平安建设根基,重点开展法律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人员管理、民情民意走访、攻坚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着力解决群众痛点、热点、堵点问题,推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应急处置联动、服务管理联抓,推进网格事务统筹协调解决。同时,社区党总支利用微信群动态掌握网格情况,实现格内情况“日日巡”,问题反馈“周周清”。政策宣传进网格,惠民服务暖民心。制定“小网格、大走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辖区、了解居民情况的优势,把网格员培养成居民民生事务的服务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民情信息的收集员。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聊家常”、“火塘会”交流等接地气、冒热气的形式,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在倾听民意中针对性开展反诈宣传、法律援助、平安建设,以及低保、医保、“一老一小”等惠民政策,了解居民意愿,建立居民信息台账,倾听居民心声,按照“摆事、说理、解难”三个环节,在掌握民情后实效性制定帮扶措施,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办“易生活”的服务台。坚持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为党员、居民群众开展零距离、多元化服务,着力打造“温馨服务型”社区。创新服务载体,三心服务夯基础。一是思想关怀聚人心。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家书屋的“软硬件”建设,适时对农家书屋进行补充更新,图书总量达到10000册以上,涵盖农业、科技、少儿、医疗、文学等多个方面,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多样化阅读需求,真正做到居民需要什么,书屋就有什么。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模式,科学设置向日葵亲子小屋、家长学校、“悦”读书屋、儿童游乐场等功能空间,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护苗成长、手工diy、艺术培训、暑期公益课堂等活动,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党建阵地”,让居民思想交流有平台,学习提高有场所。二是生活关怀暖人心。建立“党员挂包帮扶”机制,每5—7户配备1名党员志愿者,每周上门走访独居、高龄老人,动态掌握生活需求。定期举办“为老服务集市”,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公益拍照、免费理发、家电维修、物品代购等“一站式”便民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暖心关怀,形成“邻里守望”关爱网络。三是健康关怀悦人心。利用辖区资源为社区居民开展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义诊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创新服务理念,四项措施重实效。一是开通微信号,为民服务“零距离”。 注重增强信息化服务手段,开通网格微信群123个,推行“民情收集”进百家服务,方便居民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咨询政策,实现社区服务一点通。二是实施“四大课堂”,搭建交流平台。每月组织社区红、民警蓝、医护白“三色服务”进社区,通过“红色课堂”了解党的政策法规,“法制课堂”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健康课堂”引导健康生活观念,“阅读课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三是拓展志愿服务,弘扬社会美德。围绕满足居民民生、文化、健康、安全、法律等各类生产生活需要,构建党建服务引领志愿服务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红马甲”力量,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敲门关爱行动”,买药送医、物品代购、卫生清扫、义诊、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对困难家庭、困难党员进行帮扶,通过实际行动,让群众收获“家门口”的幸福。组织“小小志愿者”“社区文明岗”等公益实践活动,引导儿童参与卫生清扫、垃圾分类、敬老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四是搭建便民服务圈,服务更贴心。在社区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动态发布招聘信息,开展技能培训。在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小哥享趣”驿站,为外卖员、快递员、清洁工等提供歇脚、饮水、充电、避暑取暖、应急药箱等“暖心”服务,做到服务群众不留空白。以小组、网格为单位常态化开展“周五集中大扫除公益日”活动,卫生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持续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拉进了党群关系。

开“零距离”的议事会。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发挥党建“引擎”作用,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助力基层治理,将6家企事业单位纳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创建“红细胞”党建品牌,推动多元主体“破圈入网”,集聚党员志愿者、社区达人等100余名基层力量参与社区网格治理,通过“党建+达人”模式解锁社区治理“新密码”。打造“党建引领﹒议事为民”同心圆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品牌,推行社区两委会议进小组、入居户,将两委会开到小组上、开到居民院里,通过群众会、院坝会、火塘会,“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零时差”解决群众问题,搭建党群沟通的“连心桥”。

通讯员:刘友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