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乡地处滇桂两省三地州四县交汇的边疆要地,是一片承载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近年来,高良乡立足独特的区位特点和丰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坚持以红色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以红色文化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特色路径,使“红色沃土”成为高良乡亮丽的名片。
一、立足资源禀赋,厚植“红色沃土”历史根基
高良乡红色遗迹丰富,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洛业沟十八烈士罹难遗址、“解放高良战斗遗址”等重要历史场所,是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开展英勇斗争、付出巨大牺牲的生动见证,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围绕这些红色地标,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洛业沟事件”中十八位烈士宁死不屈、血沃热土的英雄壮举,1949年解放高良战斗中展现的革命智慧与无畏气概,共同构成了高良乡红色文化鲜活生动的核心内容。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感人故事,为打造“红色沃土”名片奠定了坚实的史实基础和情感支撑。
二、聚力创新实践,谱写“红旅融合”发展新篇
高良乡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发展协同,多措并举推动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遗址保护,建强红色教育主阵地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高良乡重点推进洛业沟十八烈士罹难遗址的保护与提升工程。专项投入资金建设了初心亭、展览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牌等设施,显著改善了遗址环境。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生动再现烈士事迹与革命精神,使该遗址成功转型为集瞻仰、教育、纪念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党员干部、在校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逾1万人次,红色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二)深化红色内涵,激活党建引领新动能
一是红色铸魂,强化组织根基:将红色教育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在红色地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引导其深刻感悟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提升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是红色引领,助推产业振兴: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带头示范,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例如,新安村探索“种植大户+党员干部+农户+基地”模式发展百香果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借助红色品牌效应,带动板栗、毛竹、油茶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与产业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
三是红色治理,凝聚共建合力:弘扬红色文化中的团结奉献精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开设“红色课堂”,邀请老同志讲述革命历史,使红色精神可知可感。融合法治与红色元素,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取得了连续十一年无命案的显著治理成效。
三、明确未来方向,精绘“红色名片”崭新画卷
立足新起点,高良乡将聚焦重点、持续发力,进一步擦亮“红色沃土”品牌。
一是在“清”字上下功夫,夯实资源底数。全面深入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对各类遗址、文物进行精准登记、科学评估和有效保护,确保红色历史遗存得到系统性保全。
二是在“讲”字上求创新,扩大文化影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平台,运用双语(民族语言与普通话)宣讲、故事会等形式,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
三是在“连”字上做文章,优化体验线路。系统梳理“一支人民的军队”在师宗的革命足迹,通过场景还原、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提升红色旅游的参与度和教育性。
三是在“融”字上见实效,赋能乡村振兴。深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以红色旅游带动餐饮、民宿等服务业发展;以红色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良乡将继续以红色资源为脉络,以实干担当为笔墨,奋力绘就一幅以红色文化为底色、边疆稳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高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