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消费月期间,全省16个州(市)推出32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举办289场文旅艺术展演,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约2900场,以新场景、新体验满足游客的多元期待,带动当地假日经济热潮涌动。
国庆中秋假期,省内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积极把握云南旅游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转型的趋势,开发了高品质、差异化的线路产品,注重小团队、深度体验、特色玩法和服务保障,“旅居云南”相关产品和服务让赴滇旅居的游客享受更多红利。
走进博物馆 探寻民族魂
连日来,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和云纺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受到市民游客青睐,成为市民游客触摸历史的文化会客厅。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毅 摄
浪漫升温 鲜花热卖
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市这个假期持续升温。斗南花市从交易转场生活秀,以“云南式浪漫”带动鲜花热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峥 摄
观《礼赞国庆》 看壮美山河
国庆中秋假期,昆明市五华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礼赞国庆》书画作品展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展。作为云南民族画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美育惠民”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展览聚焦孙明、唐永萍、赵冬梅3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艺术家们娴熟精湛的笔墨将祖国的壮美山河、民族和谐与时代风貌呈现给观众,以艺术之美传承中国书画的文脉精神。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峥 摄
山水邀约 心归自然
连日来,滇池绿道成为这个假期人气极高的生态休闲目的地。目前,108公里的滇池绿道串联起多个湿地、村落与人文景观,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妤雅 摄
乐享自然 漫度假期
近日,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园的百合花盛放,市民游客在假期到这里享受悠闲时光,或漫步在山地石漠化公园,聆听“荒山蝶变”的绿色故事;或乘上热气球,俯瞰大地艺术“太平公主”的恬静姿容;或驾驶动力伞,在风中感受速度与激情。在这座“天然氧吧”,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假日节奏,收获不一样的假日美好。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妤雅 摄
昭通:歌舞燃情 同心高歌
10月6日晚,昭通古城箭道广场灯火璀璨、人声鼎沸,“文化绽放彩云南·团结进步谱新篇——昭通市2025‘庆国庆 迎中秋’群众文艺展演”倾情上演,一场视听盛宴在皎洁月光与人间烟火的交融中拉开帷幕。
开场舞《民族团结·石榴花红》拉开演出序幕,戏曲联唱《祖国你好》《中国脊梁》以传统唱腔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随后,《如愿》《但愿人长久》的旋律响起,歌者温婉的演唱与中秋的月色相得益彰,不少观众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沉浸在团圆的温馨氛围中。彝族女子群舞《乌蒙丽影》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舞者们用优美的舞蹈再现了乌蒙山区少数民族的风情。
整场演出在歌伴舞《中华一家亲》中落下帷幕。表演者们用真挚的演出,表达各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
云报全媒体记者 沈迅 通讯员 马礼琼
易门:滇中铜都 往事印记
国庆中秋假期,易门县绿汁镇举行的“时光之旅·矿意绿汁”文旅活动受到游客青睐。“铜映绿汁江”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专题摄影展、复古旅拍、老电影放映、“矿工造物”文创市集等活动带领游客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沉浸式体验“绿汁记忆”。
在老厂房里,斑驳砖墙、锈蚀机械成为“铜色记忆”摄影展的最佳陈展背景。老式衣柜、复古缝纫机、墙面悬挂的怀旧幕布,完美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登记氛围,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照片,成为游客与绿汁的专属记忆。在木奔大桥、原矿务局客车库等工业遗迹前,游客络绎不绝。“假期前来打卡的游客以中青年、家庭亲子为主,我们就帮游客拍照。”绿汁镇志愿者李厚颖介绍,充满年代感的电影院和百货大楼,让这里成为天然的怀旧“摄影棚”,深受游客喜爱。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赵琳 杨帆
弥渡:城景交融 主客共享
连日来,弥渡县小河淌水·密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景区里,秋风送爽、青山如黛;小河边,草木葱茏、山清水秀。文盛街古驿道、尹宜公故居、凤凰桥、珍珠泉等景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随处可见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打卡的画面。
“我是弥渡人,在临沧市工作,很少回来。”游客李菊珍带着家人和来自重庆、临沧的朋友一行19人,在珍珠泉边谈笑风生,“这次回到家乡,我感到家乡的变化特别大,很有人文气息。特别是密祉景区的卫生干净、绿化特别好,大家都夸特别美丽。”
在尹宜公故居,游客们聆听着弥渡民歌《小河淌水》,跟着音响唱起了歌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就在弥渡,我们就是奔着《小河淌水》的发源地而来。弥渡竟然还有保存这么完好的茶马古道,弥渡的人文、历史、地理等各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先生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杨宋 李加勇
曲靖:创意破圈 人气爆棚
国庆中秋假期,曲靖市麒麟区糖行街摩登集市人声鼎沸。自10月1日开市以来,摩登集市日均人流量超5万人次,每天拉动消费超25万元,这条百年老街又一次给市民游客带来新体验。近300米长的糖行街上,有非遗手作、特色美食、文创潮玩和乐队演出共62个摊位,游客们穿梭于各个特色摊位之间。这里成为假期最热闹的打卡地。
美食区烧烤摊前排起长龙,烤肉串摊主简女士说:“这里的客流量非常大,每天能卖出近万串。”和他们一样,很多摊主都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假期期间人流量稳定,各摊位和周边商铺营业额显著提升,为老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另一边,越州镇潦浒社区金家梁子“曲靖潦浒·摩登爨陶集”同样热闹非凡,这座有着千年制陶历史的古村落,以“咖香陶韵”为核心,将“潦浒陶”“爨文化”与乡村休闲深度融合,成为假日反向旅游的热门选择。集市现场,130余个特色摊位依次排开,涵盖陶瓷售卖、餐饮零售、农副产品销售、亲子娱乐,30余家当地制陶户带来的青花碗、酱罐、咖啡杯等手工陶瓷作品琳琅满目,既有实用价值,又具艺术美感。“这几天生意很不错,柴烧茶具最抢手,活动第一天我家的倒装壶就卖出了好几把。”65岁的制陶匠人秦富才言语中难掩喜悦之情。
师宗县凤凰谷景区主打民俗风情特色牌,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赏奇景尝美食观风情,让这场“假日之约”回味无限。
一进入景区,民族风情扑面而来,游客立马被入口处欢快的竹竿舞和热情的迎宾仪式所吸引。景区内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了丰富选择。此外,“国庆畅玩”早鸟特权票整合门票、船票、消费券及多项活动体验,用诚意与创意打造一场集视觉、听觉、味觉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假日盛宴,让游客在畅游山水间留下难忘的金秋记忆。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雯 隋鑫 通讯员 张红仙 贾严 窦盛根
怒江
温情护航 提升体验
“这几天,怒江境内有不同程度雨情,请及时收看天气预报,规划好自己的旅游行程。”国庆中秋假期,自驾到怒江旅游的游客黄文静刚抵达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蛮云边境检查站石头寨执勤点,执勤民警立即递上详细的手绘旅游地图,提醒他们注意天气变化,安全出行。
尽管天空飘着绵绵细雨,但黄文静和家人的心里一片温暖。
假日期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针对“游客下高速进怒江后找路难、旅游目的地和吃住不好找”等问题,州文旅局与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蛮云边境检查站共建怒江首个集文旅推介、普法宣传、便民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警旅驿站”,将文旅服务主动前置到车流、人流最密集的蛮云边境检查站,做好旅游咨询、景区景点推介等服务,让外地游客未进城、先暖心,快快乐乐奔赴心仪的目的地。
“警旅驿站”里,“文旅+普法”主题宣传展板格外醒目,矿泉水、手机充电设备、应急药品、免费的怒江精品咖啡以及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咨询服务台上,摆放着免费取阅的旅游指南、交通地图、节庆活动宣传册以及出入境管理、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法律法规手册。
“我们不仅向游客宣传法律知识,提醒大家在欣赏美景时遵守法规,也会根据过往游客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服务方式。”蛮云边境检查站民警贾娇说,出行高峰时,执勤点会优化身份核验流程,加密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频次,既不放松安全把关,也尽量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驿站还聚焦游客随到随享需求,提前增派服务人员,延长服务时长。即便是深夜自驾抵达的游客,驿站也提供帮助,让游客24小时都能在这里找到落脚点。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杨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