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罗平钟山:“百名干部包百村”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5744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田野,这片曾洒满革命星火的红色土地,如今正焕发着新时代的生机。村头院坝里,干部与群众围坐畅谈;产业基地中,连片的果蔬青翠欲滴。作为革命老区,罗平县钟山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赓续着“党群连心”的红色血脉,创新实施“百名干部包百村”行动,构建“1+1+N”责任网格体系(1名包村干部+1名村组长+N名党员),围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代办”三大职责,推动实现“政策落地无死角、矛盾化解在源头、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治理模式,刻画基层治理新图景。


服务升级,“三员”服务达院落

针对生育补贴、养老认证、医疗救助、丧葬补助等政策,该乡通过“院坝会”“田间课堂”活动,当好政策宣传“翻译员”,将惠民政策转化为乡土话语,确保群众听得懂、用得上;创新调解模式,推行倾听诉求、联合研判、回访巩固的三步调解法,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认真化解各类纠纷;开通“包村干部热线”,将新生儿参保、慢性病证办理等高频事项纳入代办范围,当好民生服务“代办员”,实现全科服务。

“自从我到岔江包村以来,就没把自个儿当过路客,我把村民当自家人,村里的事当我自家的事。乡亲们有啥愁心事、难办事,我都尽力帮他们办好,特别是惠民好政策,通过多讲多说,让每一项好政策都落到实处。”桥边村包村干部陈曦说。据悉,“三员”服务模式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更让政策真正“活”在了群众生活中。干部接地气讲政策、用乡情化矛盾、用跑腿代办事,用真情换真心,看似微小的举措,恰恰破解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协同作战,“三联”机制破难题

该乡干部与村(社区)成立“联合小组”,吸纳乡贤、村民代表参与,协同谋划产业发展,通过“一村一品”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实现组织“联建”聚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微信群,实时更新人口数据、土地台账、矛盾隐患等信息,同步掌握动态,实现数据“联享”提效。创新建立三级问题处置机制,针对邻里调解等简易事项实行“马上办”,做到快速响应、现场解决;针对涉及土地确权纠纷等问题启动“吹哨办”,联动多部门合力攻坚;针对乡村项目建设等实施“借智办”,实现难题“联攻”破局。

“三联”机制让资源、数据和智慧在基层一线汇聚。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老渡口村委会桥边村村长付贵祥说:“我村这么多年的产业发展是个难题,自从包村干部来了以后,大家集思广益、互相探讨,我村的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项工作也很好开展了。”


督导回访,“三查”制度固成效

该乡构建“办结必回访”制度,通过电话抽查、入户走访对已办结事项开展满意度测评来查群众满意度;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实行“一月后跟踪回访”来查问题反弹率;对“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随机暗访、台账倒查等方式来核查服务响应度,超期未办事项亮灯预警。此外,创新“双向评议”机制,将部分考核权重赋予群众评价。

“包村干部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服务态度相当的好,政策宣传也相当负责,讲得也能听懂了,还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鲁邑村委会鲁邑村村民张洪邦说。“三查”机制保障了治理成果不流于形式。满意度测评、问题回访、响应督查,每一步都直指基层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虎头蛇尾”问题,这既是对干部责任的倒逼,也是对群众承诺的兑现,让治理成效经得起时间和民心的检验。

作用凸显,“三效”成果夯根基

该乡干部下沉一线,打通了政策落地“末梢神经”,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能够精准落地。“三步调解法”拧紧矛盾化解“安全阀门”,有效化解各类纠纷矛盾。包村干部入户了解群众需求,代办各类事项,解决民生问题,架起了干群关系“连心桥梁”。鲁邑村包村干部陈德富说:“我时时把乡亲们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沉下心去,讲明一些好政策,让他们听得懂、真受益,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解决一些大小事。”

政策落地、矛盾化解、干群连心——这三大成效看似朴素,却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石。自包村以来,已累计开展宣讲300余场,覆盖3万余人次,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成功调解纠纷191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走访群众超2万余人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钟山乡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核心不在于宏大口号,而在于能否让群众有获得感。

“我们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契机,用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赋能精准决策,创新开展‘百名干部包百村’行动,推动组织下沉、服务前移、资源直达。通过116个‘1+1+N’责任网格,干部深入村寨讲透政策、化解矛盾、代办业务,让服务精准延伸到户。同时,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凝聚治理合力,实现矛盾隐患早预警、吹哨办件快响应,有效激活乡村治理新引擎,也印证了党建根系扎得越深,治理活水就越畅。”钟山乡党委书记徐华燕表示。通过将组织根系扎进乡村、服务触角延伸到户、群众智慧融入决策,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双向奔赴”的治理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忠桥 朱辰松 通讯员:朱江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