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钟屏街道木城社区毫不放松巩固衔接工作
发布日期:2025-11-06    来源:珠江网    浏览:1781

今年以来,会泽县钟屏街道木城社区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降,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木城社区聚焦动态监测,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联合县级挂包帮扶单位组建“四支队伍”和36名包扶干部持续开展全覆盖排查,做到识别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分类施策,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支持、综合保障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的底线。持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宣传,重点推动交通补助、惠农补贴、资金分红等政策落实,着力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米”难题,确保符合条件的群众应享尽享,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实际成效。今年以来,已落实县外省内一次性交通补贴1053人共计52.65万元、省外交通补贴1345人共计134.5万元。

在产业就业方面,木城社区坚持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吸纳就业3800余人。还创新制定6条帮扶措施,统筹建设“管护驿站”。针对家庭主要劳动力需照顾老人、病人、残疾人无法外出的群体,建设“管护驿站”实行集中管护,腾出22户28名家庭劳动力安心就业,人均月增收3500元;扶持发展“工坊经济”。针对半劳力弱劳力无法外出务工和进厂就业的群体,建设“农产品分拣车间”12个,组织82名弱劳力半劳力分拣农产品,年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盘活资源“丰富菜篮子”。针对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群体,利用边角地建设“微菜园”30亩,分配107户种植,其中45户为监测户,户均减少生活开支2000元;组织开办“爱心托管班”。针对幼儿阶段放学过早、周末无人照看的群体,实施上学日延时服务、社区周末爱心托管,41名务工家长的务工时长人均延长2小时、58名务工家庭就学子女周末实行集中管护,人均月增加工资收入900元;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力”。针对懒散、效率不高等就业意愿不强的,开展励志宣讲,树立脱贫典型,对动员就近就业的8人利用集体经济进行激励奖补,年人均奖补3000元,奖励就业残疾人5人,人均5000元;搭建岗位“爱心助学”。针对寒暑假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设置法治宣传员、信息录入员等假期社会实践岗,为12名参加实践的大学生人均发放社会实践补贴3000元,缓解就学经济压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进一步夯实增收基础。

木城社区严格对标整理村级档案和驻村档案,坚持“细、准、实”原则,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重点核查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和归档整理的规范性,确保各类资料填写规范、内容完整、数据准确。针对各级反馈、行业预警和自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并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做到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截至目前,已开展问题“回头看”7次,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持续建立长效机制,严防问题反弹。

此外,木城社区深化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积极筹措资金,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开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15次,压实公益性岗位和保洁员责任,确保日常清洁常态化,共同建设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53名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模范作用,持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修订完善居规民约两次,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通讯员:刘志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