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麒麟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锚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中长期目标,深入践行云南省“123456”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推进全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整县推进建设。通过分层分类、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打造各具特色移民新村发展模式,在移民住房安全宜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优美、自治管理到位上下功夫,推动库区和安置区移民实现从“安居”到“乐业”的华丽蝶变。“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移民专项资金15887.8万元,高标准建成32个住房规整、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配套、治理高效的移民新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建成32个移民新村,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全覆盖,建成文化广场28个、卫生室32个,改造公厕18个,安装排水管网4.2万m,垃圾箱345个、安装路灯2338盏,绿化7.2万㎡,旧房屋面换瓦19.5万㎡,人居环境整治合格率达100%。如潇湘街道小碌碑移民村,从以前那个落寞苍凉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青山绿水白墙黛瓦”、朝气蓬勃的移民新村,并成为全省移民新村建设典范。

富民强村能力显著增强。发放创业贴息贷款4450万元,培训移民4500人次,实现户均有一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移民项目注入让移民村闲置资源得到盘活,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房屋改造”模式,带动移民户均年增收2.3万元,村集体经济均达15万元以上,2024年底麒麟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6486元,高于省、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如:东山镇新村社区新村通过实施“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入云南正钦科技有限公司实体入驻,把原来闲置洗煤厂蜕变为新村电子厂,2025年年收益900万元,同时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300余人,每人每月获3000-5000元的收入,既照顾了家庭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移民新村项目的实施,移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移民主动参与拆旧建新、环境整治,拆除危房3000余间,新建住房1000余间,让整个村庄焕然一新。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村组干部从“等、看、望”到“动、干、上”的转变,形成了环境卫生有序管护,矛盾纠纷及时调处,村规民约共同遵守的良好机制。如:越州镇老吴上坝、下坝、老吴冲村实施“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建设中,党员干部带头主动腾地,先后拆除旧房480余间,迁坟34冢,移民群众筹资1500余万元,让“三堆”变成了“三园”,资源变资产,旧房变新房。
典型带动效应显著扩大。打造了“三百户红色旅居”“恩洪杜鹃花海”等文旅IP,花海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带动周边 增收800万元,并荣登央视旅游推荐榜单。3年来共计接待省内、外观摩“移民新村建设”团队20余批次约700人次,麒麟区多次在省、市搬迁安置年度工作等重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典型做法也印发各州、市学习借鉴,为省、市移民新村建设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麒麟经验”。
如今,行走在麒麟区的移民新村,白墙黛瓦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特色产业与文旅业态蓬勃发展,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有效互动,一幅“生态宜居、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移民新家园画卷正徐徐展开。前路漫漫亦灿灿,麒麟区继续巩固提升整区推进全省“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成果,持续拓宽共同富裕之路,继续奋力谱写建设组织强、环境美、产业兴、移民富的移民新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市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陆晓宇 刘芳)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