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博士讲科学第五十五讲“潜水艇的奥秘”科普课堂在曲靖市科技馆精彩开讲,本次科普课堂邀请到了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杨海征讲师主讲。杨老师以清晰的历史脉络、通俗的原理解析和趣味十足的动手实验,带领现场36名学生和家长沉浸式探索潜艇的神秘世界,让海洋科技的魅力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课堂上,杨老师系统梳理了潜水艇跨越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从16世纪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提出的潜水构想,到18世纪美国“海龟号”开创潜艇实战先河,早期潜艇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跨越。19世纪,“鹦鹉螺号”的铜壳结构与压缩空气技术、“亨利号”首次击沉敌舰的实战突破,推动潜艇技术逐步成熟。20世纪上半叶,一战u型潜艇、二战“小鲨鱼级”潜艇成为海战核心力量,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鹦鹉螺号”下水,开启了核潜艇时代。如今,潜艇朝着隐身化、智能化迈进,各国研发的无人潜航器,正预示着水下作战模式的未来变革。

在核心原理讲解环节,杨老师以“阿基米德原理”为核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潜水艇上浮下沉的秘密——潜艇通过改变排开水的重量调节自身浮力。这一科学原理正是其自由潜浮的奥秘。为让抽象理论具象化,课堂设置了两大趣味实验。同学们先将葡萄干放入雪碧中,见证其因附着气泡上浮、气泡消散后下沉的奇妙过程。


随后用矿泉水、小试管实操,把装有水的试管放进矿泉水瓶中,用力挤压矿泉水瓶,试管就会沉到水底,松手后试管又会浮上来。通过挤压矿泉水瓶控制试管浮沉,直观感受压力与浮力的相互作用,亲手复刻了潜水艇的工作逻辑。

这场科普课堂将历史溯源、科学原理与动手实践深度融合,既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潜水艇的发展脉络和科学知识,更锻炼了大家的观察能力与科学思维。同学们纷纷表示,讲座内容丰富有趣,在动手操作中轻松解锁新知识,更被潜艇背后的科技魅力深深吸引,探索深海与科学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通讯员:孙永梅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