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5澜沧江—湄公河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暨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在大理举行。省委书记王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19日,2025澜沧江—湄公河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暨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在大理举行。雷桐苏 陈飞 摄
王宁在致辞中表示——
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在习近平主席和各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澜湄合作应运而生,历经10年耕耘,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次,来自六国各地的约200名代表跨越山海、齐聚一堂,充分彰显了澜湄地方合作、民间合作的蓬勃活力。
中国云南与湄公河五国地相邻、人相亲。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开辟新的境界。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考察云南时,要求我们更好融入澜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澜湄合作机制建立10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五国地方间缔结了47对友好城市,拓展了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全省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呈现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生态美丽、开放奋进的新局面。
在服务和融入澜湄合作10年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一机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将澜湄六国的发展连在了一起、民心连在了一起、命运连在了一起。

王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雷桐苏 陈飞 摄
王宁与大家
分享了3点感想——
第一点感想:历经10年耕耘,澜湄合作已成为一条共享机遇的黄金纽带。在这一机制下,我们大力推进互联互通,昆曼公路全线贯通,区域航运快速发展,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中老铁路开通4年来,发展远超设计预期,货运覆盖了19个国家,客运服务了110多个国家。同时,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即将建成运营,云南与周边国家的通信时延将降低50%,为区域数字产业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商机。我们大力促进经贸合作,云南的鲜花、蔬菜、日用品、电子产品等,走进了五国人民日常生活;柬埔寨的芒果、老挝的香蕉、缅甸的菠萝、泰国的榴莲、越南的火龙果等通过云南,便捷地进入了中国大市场。去年,云南与五国贸易额达1017亿元、相较于10年前增长51%。实践证明,澜湄合作的机遇如潮水奔腾。面向未来,云南将坚持互利共赢,深挖贸易投资、跨境产能、数字经济等合作潜力,打造中老铁路共享发展样板,与大家一起共促区域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点感想:历经10年耕耘,澜湄合作已成为一条共护生态的绿色纽带。在这一机制下,我们携手筑牢生态屏障,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珍稀物种,种群不断壮大;从云南出境的澜沧江、独龙江、怒江、元江等大江大河,全部达到Ⅱ类水质,实现了“一江清水向南流”。我们携手呵护江河安澜,通过上游水库“调丰补枯”,共同应对流域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我们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成14条跨境电缆,每年互送电力50亿度,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像在老挝乌多姆赛省,我们共建了东南亚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明年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17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实践证明,澜湄合作的底色如碧波清澈。面向未来,云南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拓展新能源、生物经济等合作空间,打造澜湄流域绿色发展样板,与大家一起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好金山银山!
第三点感想:历经10年耕耘,澜湄合作已成为一条共筑幸福的民心纽带。在这一机制下,我们持续拓展人文交流,每年举办澜湄视听周、电影周、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今年春节,云南与越南老街省合办跨国春晚,3000多万人次在线上线下共庆佳节。这次,我们又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交流,增进互学互鉴。同时,我们持续深化教育合作,仅去年一年,就有7000多名五国优秀学子来云南留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和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联合培养了大批傣医人才。我们持续发展跨境旅游,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就接待了五国游客超78万人次。我们还合作实施了400多个“小而美”民生项目,涵盖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惠及数百万民众。在缅甸密支那县,我们合作种植2000公顷草果,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500万元。前不久,我读到一个故事很是感动:柬埔寨暹粒省的5名儿童,在昆明做了心脏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年初主治医生又专门去看望了他们,孩子们感到很温暖,表示要做传承友谊的小使者。实践证明,澜湄合作的情谊如江河绵长。面向未来,云南将坚持睦邻友好,深化文化、减贫、青年等合作,打造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与大家一起推动交流合作亲上加亲、好上加好!
王宁表示——
上个月,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周边发展融合,这将为澜湄区域合作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带来更大机遇。
王宁说——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发展为先、平等协商、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精神,加强地方交流,拉紧合作纽带,一定能助力澜湄合作奔涌向前,开启新的金色10年!
真诚欢迎,大家多在云南走一走,看一看,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有风的地方”放松身心、遇见美好!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