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城市兴。近年来,曲靖经开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城市更新为抓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全力助推曲靖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
曲靖经开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培育布局新兴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曲靖经开区深化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完善从硅棒到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加强光伏应用市场开发,促进产业融合。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引进磷酸锰铁锂等关键材料及电池回收企业,与龙头企业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有色及稀贵金属深加工新材料、半导体、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动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产业向高端加工延伸,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引进低空经济链主企业,吸引电池、飞控等低空制造环节企业,形成产业生态。
围绕工业园区无人巡检、光伏面板清洁、成熟时物流配送等领域打造示范场景,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曲靖经开区产业工人近3万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17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8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2万人,就近就业占比72.72%。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四五”时期,曲靖经开区累计完成投资26.5亿元持续完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六横六纵”路网格局。多个商圈加速形成,商业配套日益健全。教育医疗资源不断充实,先后投资近10亿元,新建了2所中学、4所小学、曲靖一中新校区、曲靖中医院等项目落地,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完整教育体系及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曲靖经开区住房保障体系多元发展,涵盖高端住宅、商品房、安置小区和保障性住房,累计提供企业保障房911套,安置新区为6846名产业工人提供住宿。同时,结合产业和城市发展实际,不断加快推进园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经开区实施续建、新建、前期基础设施项目130余个,建设完成工程项目80余个,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区面积达19.18平方公里。
在深化区域协同与合作共建方面,曲靖经开区积极落实沪滇协作及上海市宝山区与曲靖市东西部协作部署,聚焦投资促进、产业转移、园区共建、人才培养等领域,与上海市宝山高新区签署《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框架协议》,围绕零碳园区、储能氢能、数字经济、智慧物流、投融资等9个方向开展深度合作。
着力推进产城融合,优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曲靖经开区结合人口分布、建设用地与重大项目布局,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提升规模与协同效应。打造15分钟生活圈,缓解职住分离问题,万达、外滩等城市商业圈配套完善。
曲靖经开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累计建成市政道路99.68公里,供水管网达198.6公里,日供水能力20.3万立方米,保障园区与居民用水,建成雨水管网193.68公里、污水管网216.4公里,实现雨污分流,建成南海子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0万立方米。
完成多个企业配套电力工程,新建及迁改电力线路约195公里,新建5座变电站,累计达17座,日均保障用电约800万度。建成天然气门站2座,各类燃气管网202.12公里,满足企业与居民用气需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曲靖经开区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就业”及新兴业态,释放三产就业潜力,与工业产业形成互补,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曲靖经开区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突出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优化城市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治理效能,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杨咏)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