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阿都乡:冬日暖姜 种出幸福“姜”来
发布日期:2024-12-20    来源:珠江网    浏览:9375

近日,阿都乡2000余亩小黄姜迎来收获季。土地上的村民异常忙碌,在冬日的暖阳照射下映出村民的幸福和美好。

阿都小黄姜含有姜黄素和姜辣素,具有驱寒、祛湿、消炎、暖胃等多重功效,特别适合寒冷季节使用。

因地制宜书写“土特产”文章。阿都乡海拔最高2.48千米,最低1.3千米,境内山脉属乌蒙山东列山系,立体气候明显,冬春干旱少雨,夏秋气候炎热,非常适宜小黄姜的生长。部分地块属于砂质土壤,有助于小黄姜块茎膨大,并能够减少积水导致的根部腐坏。这样独特适宜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老百姓独特的加工技法——“入窖发汗”,由此培育出的阿都小黄姜香辣脆爽。该乡姜棚村在清朝时期就开始种植“小黄姜”,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姜棚村”因清朝时期姜农搭棚看姜而得名。

乡村经纪人搭建“卖出去”桥梁。为了克服普通种植小户零散经营难以打开销路的弊端,姜鹏村率先出现了一批连接姜农和市场的“本土乡村经纪人”。他们在小黄姜收获的季节,通过提前掌握市场需求,直接到姜田里收姜,不仅节约了姜农的运输成本,也让小黄姜以更合理的价格售出,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桥梁”。截至目前,姜鹏村今年已经通过乡村经纪人向贵州等地出售了120余吨阿都小黄姜。

扶持培育助力“姜”来有奔头。近年来,阿都乡党委、政府持续加大对阿都小黄姜的扶持力度,推动本地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请进来”指导。邀请省农科院、市农业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累计采纳指导性建议15条。特别是指导姜农在本地大量闲置的撂荒地复种小黄姜,有效扩大了小黄姜的种植面积,让50亩撂荒地里生出了“黄金”。另一方面,“走出去”学习。组织各村小黄姜种植大户前往罗平县小黄姜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学习,重点关注产业链的延伸和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帮助考察团有效开拓视野,打开小黄姜种植转型升级的思路。

申报认证力争“出山”促热销。为了对接当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2024年9月以来,阿都乡农技中心积极筹备资料,申请阿都乡小黄姜“绿色食品”认证,通过认证,让本地小黄姜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达标,让更多消费者放心购买。

阿都乡始终坚持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为导向,依托基地、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小黄姜等特色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接下来,全乡将全力挖掘适宜扩种地块,让“小黄姜”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同时通过联合企业延伸小黄姜深加工产业链条,赋能小黄姜产业提质增效,让产业化发展成果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通讯员:田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