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流向田间沃野;信用之光,点亮乡村振兴。富源县联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担当,将“整族授信”作为关键抓手,深耕普惠金融的沃土,破解服务“三农”的难题。以务实之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坚定之行铸牢民族团结根基,用心书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提高站位 勇于担当
以“敢”字为先奏响整族授信“冲锋号”
古敢水族乡,云南唯一的水族乡,藏着千百年的民族韵律与文化密码。服务好水族同胞,不仅是贯彻党中央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更是富源县联社践行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富源县联社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打破传统信贷束缚,创新金融模式,开辟了一条精准普惠的金融道路。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形成高位推动格局。联社党委将“整族授信”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组建以理事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精准施策,确保工作推进有力、落实有效。二是深入田间调研,摸清服务需求。从村寨到田间,从产业到农户,4名骨干力量与乡党委政府、村两委深入交流,全面掌握农户融资痛点与信用基础,为科学授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广泛宣传动员,凝聚思想共识。通过“围炉座谈”、微信群、宣传栏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授信政策,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筑牢了工作的群众基础。
历时两个月,富源县联社累计组织400余人次,完成对3,216户农户的信用评级,累计授信20,657万元,用信余额10,376万元,农贷面由19.31%提升至35.37%。一场金融与乡村的深度对接由此拉开帷幕,联社党委以“敢”字为魂,为整族授信注入决心与力量。
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以“实”字为要架起金融惠民“连心桥”
整族授信的意义在“授”,核心在“惠”。富源县联社坚持从“实”字出发,围绕产业特点与农户需求,用创新驱动服务,用务实推动落实。一是创新信贷产品,服务乡村特色。结合水族乡韭菜、西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量身打造“鱼米乡情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为农户发展注入活水。二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金融可得性。推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的模式,农户少跑路、贷款高效率,让金融服务更便捷、更贴心。三是强化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在信任农户的同时,加强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维护农村信用环境,为资金保驾护航。四是普及金融知识,提升信用意识。通过多场宣讲活动向农户传播金融知识,引导珍视信用记录,让诚信成为村寨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一系列举措,既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又打通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堵点”。金融的暖流奔涌至每一个田间地头,带来了希望与未来。
久久为功步履不停
以“进”字为纲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整族授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富源县联社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整族授信,以“进”字为要,推动工作更精、更深、更广。一是扩大覆盖面,实现普惠金融全覆盖。从整村到整族,从基础授信到精细化服务,努力实现符合条件的农户“应授尽授”。二是助力产业升级,聚焦农民增收。围绕水族乡的优势产业,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向,助推产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增收路径。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授信成效。定期评估工作成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确保整族授信可持续发展。
古敢水族乡的整族授信,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还助推了信用环境的优化,焕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这是一场从信用到信任的跨越,更是一幅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筑梦前行 共绘蓝图
以“活”字为魂书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信用架起沟通的桥梁,金融激发发展的引擎。今天的古敢水族乡,小微企业主的梦想正在实现,特色产业焕发活力,乡村焕然一新,民族团结愈加深厚。“整族授信”像一扇窗,让水族乡的农户看到了更多希望;像一汪泉,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它将信用变成资产,让金融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富源县联社用责任与行动践行着“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在未来的道路上,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将古敢水族乡打造成为信用环境优良、金融服务优质、经济发展强劲、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乡,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