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红泥村低保核查:用温度守护民生底线,不让一户困难家庭掉队
发布日期:2025-03-26    来源:珠江网    浏览:1969

三月春风拂面来,民生关怀暖人心。3,娜姑镇红泥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乎88名群众切身利益的“精准施保”排查会议正有序展开。这不是简单的数据审核,而是一场带着民生温度的“精准把脉”。

精准施保:民生政策的温度与尺度

会议桌上铺开的88个人员名单,承载着基层干部沉甸甸的责任。红泥村两委干部与选调生化身民生“守门人”,手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双向标尺,逐户展开“精准画像”:

✓ 因病致贫的张大娘,医疗单据摞成小山

✓ 身患残疾的王大哥,手臂缺失劳动不便

✓ 孤独老人刘爷爷,每月药费占据大半开支

这些贴着民生痛点的档案,在“续保”名单上郑重留下姓名。

而另一边,核查组发现:

✘ 李家大哥家中多名年轻劳动力

✘ 张奶奶家儿孙多名考取编制端上“铁饭碗”

这些家庭被温情而坚定地移出保障名单,让政策阳光照进真正需要温暖的角落。

入户走访:脚步丈量出的民生答卷

散会后,一支特殊的“民生侦察队”穿梭在村巷间。他们不拿测量仪,却用脚步丈量民情;不带听诊器,却用耳朵倾听疾苦。

在低矮的瓦房里,驻村干部老刘仔细观察吴大娘家中漏雨的缝隙;95后选调生小李坐在火炉边,耐心向尹大爷打听务工儿子的近况。这些沾着泥土味的对话,化作一份份详实的走访记录。

动态管理:织就民生保障安全网

这场持续8小时的“民生保卫战”交出答卷:

✓ 86名困难群众继续获得保障

✓ 2名条件改善的群众平稳退出

✓ 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监测机制

红泥村党总支书记在总结时说:“低保不是终身制,但我们的责任是终身的。既要当好‘暖心人’,也要做好‘把关人’,让政策善意精准抵达每个需要的家庭。”

低保核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带着泥土芬芳的民生实践。红泥村用“政策尺度+民生温度”的双重标准,在应保尽保与动态调整间找到平衡点,既守住社会公平底线,更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作者:娜姑镇红泥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李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