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药香致富 富源县联社“贷”动中药材产业“掘”出新“金”路
发布日期:2025-03-27    来源:珠江网    浏览:4872

滇东富源,凭借着“中国魔芋之乡”的美誉而声名远扬。然而,随着秋风轻拂大地,一种更为深远、内敛的香气悄然弥漫开来——那是来自土地深处,草木根茎吐露的药香。不同于魔芋那股直白、豪放的热烈,药香则如潜藏的力量,悄然预示着这片大地生机勃发的涌动,并勾画出一条更为宽广的“金”路……

王圆,地道的富源汉子,血液里流淌着这片土地的脉动。祖辈与草药为伴,让他深信:这片沃土的芬芳,不该仅限于魔芋的气息,更应弥漫着千年药典中的浓郁药香。2018年,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王圆毅然辞去都市的繁华,回到故乡创办八升生物,立志在这片沃土上,开辟一条“药香致富”的黄金大道。

创业伊始,如沐春风,药材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展。然而,如初涨的潮水,虽然澎湃汹涌,却也难免触礁。王圆清楚明了,单靠初级药材种植,所得利润微不足道。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收获却少得可怜,2021年年底的财报显示,利润微薄至几近让人叹息。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扩大种植规模,引入先进设备,建设标准化厂房……这些宏伟的蓝图让王圆满怀激动。然而,每一步的前行,都仿佛是一只渴求滋养的雏鸟,等待着资金的滋润。王圆计划将黄精、芍药、益母草等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从1000多亩扩展至2000亩左右,构建完整产业链,让药香更浓郁,销路更宽广。然而,现实却如一座沉重的“资金大山”,冷峻而难以逾越。那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仿佛化作一块巨石,压得王圆喘不过气来,创业的热情,似被寒冬冻结。

正当王圆几近绝望时,一通带着熟悉乡音的电话,如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王总,您好!我是富源县联社中安分社的小余,听说贵公司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做得不错,近期有资金需求吗?”电话那头,客户经理小余的声音温暖而真诚,带着“背包银行”特有的温度,轻轻拂去王圆心头的寒霜。

富源县联社,这支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背包银行”的金融队伍,一直扎根大地,坚守着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初心。没有高高在上的门槛,没有烦琐的程序,他们像勤劳的蜜蜂,穿梭于田间地头,掌握着农户与小微企业的资金脉搏,将金融服务主动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没想到,农信社的效率竟如此‘板扎’!从申请到放款,短短几天,50万元贷款便顺利到账,真是雪中送炭!”王圆激动地握住小余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笔贷款,如同一把火种,点燃了王圆心中几乎熄灭的希望之火。

借助富源县联社的金融“活水”注入,八升生物如久旱逢甘霖,焕发出勃勃生机。50万元贷款,如“及时雨”般滋润了王圆的药材产业梦想,也为未来的希望之花灌溉出新生机。

得益于这笔贷款,王圆迅速扩大了黄精、芍药、益母草等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预计到2025年下半年,药材加工销售的产值将增长超过30%。

八升生物的迅速崛起,不仅成就了王圆的产业梦想,更惠及了周边的乡亲们。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带动农户共同致富,让药香飘进千家万户。如今,已有50余户农户通过公司种植中药材,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共同富裕的江河。

“感谢富源县联社,是你们的贷款让我实现了产业升级的梦想,也让更多乡亲走上了致富路。农信社,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王圆的感激之情,代表了无数受惠于富源县联社农户的心声。

富源县联社的贷款,如一张脉络清晰的网络,将金融与产业紧密连接。每一笔贷款,都是这张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共同构建起富源中药材产业的繁荣景象。从王圆的药材基地,到周边农户的种植园,再到整个富源的中药材产业,金融的力量无处不在。过去一年,富源县联社累计发放药材种植贷款350余笔、药材种植贷款4,400余万元,用“农信速度”和“农信温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当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一株小小的药材,也能长成“致富金叶”,而这背后,正是农信人用责任与担当,用金融活水,浇灌出的希望之花,让药香在希望的田野上“浪涌”向前,奔流不息!

药香弥漫在乌蒙山间,也飘进了千家万户。这不仅是药材的芬芳,更是希望的芬芳。富源县联社,用“背包”丈量着土地,用金融“活水”浇灌着希望。最动人的金融故事,永远生长在“背包银行”与泥土接吻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在药香弥漫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通讯员:黄合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