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烟”火兴旺:富源联社“贷”动烤烟产业“燃”出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珠江网    浏览:7899

“烟”火兴旺:富源联社“贷”动烤烟产业“燃”出新希望

——富源县联社烤烟贷支持烤烟产业发展纪实

滇东富源,一场春雨洗刷了高原的尘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若有似无地,还飘来一丝烟草的清甜——那是希望破土的味道,却也裹挟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焦虑。目光所及,150座现代化的烤烟大棚在初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列银色的巨龙,蜿蜒在广袤的红土地上。这是彭红波耗尽心血打造的“水晶宫”,是他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誓要成为现代农业带头人的梦想之基。

然而,当和煦的春阳洒在身上,近五十岁的彭红波感受到的并非暖意,而是一种刺骨的寒凉,仿佛凛冽的寒风正无情地穿透他空荡荡的口袋。烤烟移栽的倒计时已经敲响,留给他的时间,满打满算只剩几个月。烟苗、肥料、人工……每一项都像嗷嗷待哺的幼兽,张着大口等待金钱的喂养。而现实却是,仓库空空如也,账户余额“告急”。彭红波黝黑的脸庞,刻满了风霜,此刻更添了几分愁苦。他感觉自己像站在希望的峭壁边缘,身后是耗尽积蓄的空虚,眼前是触手可及却无力抓住的未来。

“要是周转不灵,这摊子……咋个整?”这句带着浓重富源口音的自问,像山谷里的回声,日夜在他心头盘旋。他习惯性地在田埂上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还带着寒气的泥土,仿佛想从中挤出救命的甘露。空旷的仓库,如同一个沉默的巨兽,无声地吞噬着他的信心。

焦虑如同雨后的菌子疯长,密密麻麻地占据了彭红波的思绪。绝望边缘,一个念头如细小的溪流般淌过——“家门口的银行”:富源县联社。这不是他第一次跟农信社打交道,但这一次,他揣着的是几乎熄灭的希望火星。

    走进中安分社的大门,略显局促的彭红波遇到了客户经理小杨。没有繁复的客套,听着彭红波近乎哽咽地诉说困境,小杨年轻的脸庞上没有犹豫。“彭大哥,材料先放着,咱们……去地里看看!”

    这不是一句场面话。背包一甩,这位年轻的信贷员,迎着料峭的春风,踏上了前往浒子村彭红波种植基地的泥泞小路。这,就是农信社的“背包精神”——将办公室搬到田埂上,把服务送到心坎里。

     大棚旁,寒意未消。小杨没有隔着距离指点,而是径直蹲下身,捻起一把湿润的红土,在指尖细细感受。“嚯,这土真‘泡’!”他感受着土壤的湿度、质地,目光扫过棚内预留的滴灌系统接口,泥土的腥气似乎也沾染了彭红波无声的焦虑。站起身,拍掉手上的泥土,小杨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彭大哥,棚子是好棚子,地是好地,你的规模化路子是对的!资金的事,莫慌,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番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同穿透寒风的暖阳,瞬间涌入彭红波冰冷的心田,融化了他凝结的焦虑,也点燃了他心中那团几近熄灭的希望之火。田野间呼啸的寒风,此刻也仿佛变成了春日里温柔的和风,吹拂着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破土发芽。

回到中安分社,一场围绕彭红波困境的“金融会诊”高效展开。调查、评估、上报……农信社的“绿色通道”里,流淌的是效率,更是对农民兄弟的责任感。田埂上的承诺,正通过严谨而迅捷的流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支持。

几天后,彭红波的手机发出一声轻微的震动。屏幕亮起,一条短信通知跳了出来。那一串数字——700,000——仿佛瞬间拥有了生命,幻化成倾盆而下的甘霖,浇灌在他龟裂的心田上。

这70万,是什么?

它是流动的活水,它意味着成千上万株优质烟苗,即将在这600亩土地上扎下希望的根须。它意味着成吨的有机肥料,将如养分般渗透进每一寸焦渴的红土。它意味着农忙时节,几十位乡亲能在家门口领到实实在在的工资,那一张张笑脸背后,是家庭的生计。它意味着彭红波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下来,夜里能睡个安稳觉。它更意味着,一种现代农业的脉络,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和强化——滴灌节水,精准施肥,土地在轮作中得以“休养生息”,这笔资金滋养的,不仅是作物,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要不是联社这笔‘救命钱’,我这大棚,怕是真要变成‘伤心棚’了!”站在逐渐绿意盎然的田埂上,彭红波望着棚内贪婪生长的烟苗和隔壁棚里冒头的蔬菜,脸上是久违的、舒展的笑容。

凭借这70万的“金融活水”,他的基地重新焕发生机。初步估算,今年的利润预计将比贷款前增长近30%。这个数字背后,是现代种植模式的胜利,更是金融精准滴灌的成果。这增长的30%,又将转化为更多的投入、更广的带动效应,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漾开一圈圈希望的涟漪。

彭红波的故事,并非孤例。在富源,这股源自富源县联社的“金融活水”,正通过无数条或大或小的渠道,渗透到烤烟种植、高原特色农业的各个角落。它不再仅仅是“贷款”,它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是田埂上的一次次握手,是泥泞中的一个个脚印,是深夜里为农户计算最优方案的灯光。在这个移动支付日益便捷的时代,这种带着泥土气息、面对面建立的信任与支持,其蕴含的情感价值,或许正是乡村振兴中最珍贵、最不可替代的“黏合剂”。

当金融的春雨,化作滋养滇东大地的涓涓细流,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彭红波这样的个体命运的改变,更是整个烤烟产业被重新点燃的“烟火”——那是产业兴旺的红火,也是万家灯火的温暖。截止发稿日,富源县联社累计发放烤烟贷款3,730余笔,贷款金额1.35亿元,支持烤烟种植9.25万亩,烤烟产值约4.15亿元。

富源县联社,正如这片红土地上的河流,以其“支农支小”的不变初心,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着生命之源。他们深知,每一笔信贷,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转折点,一个产业的新起点。未来,这股“金融活水”将继续奔流,不仅要灌溉出金黄的烟叶,更要浇灌出富源乡村振兴的绚烂之花,为更多像彭红波一样的“新农人”,点亮前行的希望之光。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关于希望与奋斗的故事,正在金融的滋养下,不断续写。

(通讯员 黄合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