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珠明青花出潦浒理应成为云南一张“名片”
发布日期:2025-04-23    来源:珠江网    浏览:4869

至正,作为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年号,从1341年5月25日开始,到1368年5月23日的28年年间,标志着元朝的晚期,中国诞生了青花瓷。部分回青(色目人在云南发现的青料)、朱明料(清代后称为“珠明料”)在明朝正德时期出现,产自于云南宣威。回青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发色热烈,其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

珠明(朱明)青料产宣威。谈元青花必谈至正型,谈至正型必谈苏麻离青(苏泥勃青,苏勃泥青),现在普遍认为,早期的青花料一定是苏麻离青。但是,近年来,上海某硅酸盐研究所曾经对发掘出来的元青花、永乐宣德青花,及各时代青花残片进行过光谱分析和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高铁低锰型原矿。其中湖田窑址出土的残片,氧化钴含量10%,氧化铁含量41%,氧化锰含量0.7%,含金属砷。而国产青料,氧化铁含量在2.64-6.96%之间,氧化锰含量在16.84-30.12%之间,氧化钴含量低在1.26-4.45之间。明晚期之后,采用拣选,煅烧的方法后,氧化铁含量在1.51-6.58%,氧化锰含量在22.53-47.96%之间,氧化钴含量在6.02-6.79之间(主要是珠明料和浙料)。我们惊奇地发现,苏麻离青本质上是一种富含氧化钴的铁矿石,氧化锰含量甚微,苏麻离青和国产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珠明青花出潦浒。宣威珠明(朱明)料开采出来后,在宣威本地并没有烧出过青花瓷,而是送到了景德镇得以发扬光大。然而,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到景德镇的路途毕竟过于遥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还有宣威青花都送到曲靖潦浒进行烧造的记述。因此,珠明青花出潦浒毋庸置疑,这是千年潦浒窑高超技艺的必然。

一是古代烧造青花不一定是“龙窑”。众所周知,潦浒是“龙窑”的博物馆,青花瓷可以使用龙窑进行烧制,但龙窑并非青花瓷的最佳选择。历史上烧青花瓷的窑多为“正窑”“葫芦窑”“包子窑”“馒头窑”。在元代之前,青花瓷的烧制主要采用龙窑和马蹄窑,但龙窑并非最佳选择。随着青花瓷的兴起,工匠们逐渐发现龙窑的局限性,并开始结合倒焰窑的特点对窑体进行改进,形成了阶级窑‌。到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主要依赖于馒头窑。馒头窑因其独特的半倒焰式窑炉设计,能够营造出还原气氛,有助于青花瓷的烧制。

二是古代青花瓷烧造只有柴烧能够融合。不仅仅是古代没有气窑与电窑,瓷器万象,柴窑为尊。柴窑乃千古第一名瓷,位居诸窑之冠。柴窑能将青花料溶于青花瓷器中,而不是煤烧浮于表面。清《南窑笔记》记载:“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潦浒陶将窑温提升到1320°C以上,2CoO+CO→(约1320℃‌高温)→2Co+CO2,氧化还原反应,是产生青花的关键所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把氧化钴中的钴元素,通过精准的还原反应还原成出钴元素的本来面目,操作起来却并不简单。

三是潦浒陶是莫来石结构青花。众所周知,青花是瓷器,但是云南青花多为高温“炻器”,这是一种“莫来石”结晶体,属于SiO2-Al2O3→3Al2O3·2SiO2二元体系在常压下唯一稳定存在晶态化合物,荷重软化开始温度在1600-1700℃之间。这样的窑烧温度,在云南,只有曲靖潦浒等少数窑口能够达到。

图/文:包建新 刘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