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阿都乡:3100亩高标准农田助力“望天收”变“高产田”
发布日期:2025-05-19    来源:珠江网    浏览:3654

今年以来,宣威市阿都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高效有力推进辖区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荣胜片区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有效助力“望天收”变“高产田”,为辖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耕”基。

强化组织部署,责任“明”起来。为高效推进项目,阿都乡定期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会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压实目标任务,明确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自责任,通过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方式,加快组织项目实施。

聚焦重点环节,力量“合”起来。项目突出田间道路、管网水池、地力培肥等重点环节,推进农机入田、管网入地、企业入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前期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完成大村子片区和立新片区的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取水井、涵管布局等勘测规划,并纳入宣威市2023年阿都乡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片区的项目建设共建成田间道路13条,长度10.97公里,通过修建深井3口,蓄水池8座,铺设灌溉管网 10681.86米,完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同时,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此外,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施肥效果。

突出建管并重,质效“提”起来。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损坏、谁修复”原则,签订《阿都乡高标准农田管护协议》,进一步明确乡政府、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和种植经营户各方责任。针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区,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推行机耕路、蓄水池、管网分段包干责任制,村干部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堵塞盲区漏洞,通过高水平管护为耕种保驾护航。

“道路硬化后,我家的面包车能直接开到田地间,机械化作业也方便多了,新建的蓄水池和深水井让我们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今年麦子收成很很不错,相较往年每亩产量增加了一百多斤。”一位种植户算起了增收账。

截至目前,阿都乡自今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完成大村子片区和立新片区3100余亩土地整理面积。下一步,阿都乡将结合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同时,强化村集体、种植户、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构建多元增收机制,充分激发土地活力,促进红利共享,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田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协调发展。

          通讯员: 田甜 何卫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