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青春聚力乡土间 实践赋能振兴路—— 曲靖师范学院管理学院会泽驾车乡 “三下乡” 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24    来源:珠江网    浏览:5858

七月的会泽驾车乡,青山如黛,翠色绵延。2025 年 7 月 14 日至 22 日,曲靖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情暖会泽,青力青为” 乡村振兴实践团的 11 名青年学子,循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深入这片兼具希望与挑战的高原土地。五天时间里,他们以学子的赤诚丈量乡土,以实干的姿态践行担当,在 “三下乡” 的实践课堂中,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 “知农、爱农、兴农” 的青春画卷。

入户调研:以脚步丈量民生,用真心倾听诉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团将调研的第一站放在民生一线,深入光头村、大水井村、屋基村、钢厂村的百余户农家,用脚步串联起乡土民情,用对话搭建起心与心的桥梁。

走进光头村,缺水的困境让队员们心头一紧:村民自建的水井大多干涸,外山调水的蓄水池容量有限,仅能覆盖地势较低的几户人家,多数村民每天要往返数里山路拉水,一桶桶浑浊的水承载着生活的重量。“大叔,这水拉一趟够家用几天?”“旱季的时候,是不是得凌晨就去排队?” 队员们操着蹩脚的方言,坐在炕头与村民唠家常,把 “书面问卷” 变成 “掏心窝的聊天”,将用水难题、产业发展瓶颈、政策需求等细节一一记录,汇成详实的 “民生台账”。

驾车乡地处高海拔喀斯特地貌区,水源短缺是制约发展的 “卡脖子” 问题。调研中,队员们了解到芹菜村水库已动工修建,这一惠及全乡的水利工程让村民充满期待。“只有真正走进农户家,才能读懂他们的期盼。” 实践团成员感慨道。这段时间里,超百份问卷、数十场深度访谈,不仅让乡村的 “急难愁盼” 愈发清晰,更为后续精准对接帮扶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助力方案,攒足了 “乡土底气”。


田间躬行:在劳动中感悟产业,于实践中读懂振兴

驾车乡的田野,是最生动的 “实践课堂”。实践团成员脱下校服、换上农装,化身 “新农人”,在田间地头体验劳作的艰辛,触摸乡村产业的脉搏。

草莓基地里,队员们跟着农户学习 “采摘秘籍”:轻托果实观察果蒂,根据色泽判断成熟度,再小心翼翼放入保鲜盒。“原来一颗草莓从结果到上市,要经过疏花、防虫、控温等十多道工序。” 指尖萦绕的果香中,队员们读懂了 “现代农业既要懂技术,更要守匠心” 的深意。驾车乡依托高原气候优势发展草莓种植,但如何打响品牌、拓宽销路,成为队员们热议的课题。

当归地里,烈日当空,地表温度超过 30℃。队员们弯腰除草,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干裂的土地,泥土沾满裤脚和手背。“这片当归地,是老乡们的‘钱袋子’,一株苗都不能伤着。” 农户的话让大家干劲更足。两个小时的劳作,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 “中药材产业是驾车乡的特色支柱,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耕耘”。从草莓的 “鲜采鲜销” 到当归的 “田间管护”,实践团不仅见证了驾车乡 “特色种植 +” 的产业基础,更把 “劳动育人” 的理念,深深种进了希望的田野。

科普宣讲:用青春之声,播撒振兴火种

“乡村振兴,既要实干,也要‘唤醒’。” 实践团把科普宣讲作为连接知识与乡土的纽带,用青年话语为乡村播撒 “振兴新火种”。

在乡村小学的课堂上,队员们带着精心制作的卡通课件,给孩子们上了一堂 “家乡未来课”。“你们知道吗?咱们驾车乡的草莓可以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当归能做成养生品呢!” 通过趣味问答、情景模拟,队员们把 “乡村振兴” 拆解成 “怎样让家乡更漂亮”“如何让草莓卖得更好” 等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在他们心中种下 “建设家乡” 的种子。

村委会的院坝里,一场 “方言版” 政策宣讲热闹开讲。队员们结合调研中收集的案例,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解读乡村振兴政策:讲产业扶持,就举 “邻村草莓合作社抱团发展,户均年增收 2 万元” 的例子;说生态保护,就聊 “光头村缺水与植被保护的关系”;谈人才振兴,就讲 “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乡亲致富” 的故事。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围坐倾听,有的拿出手机拍下课件,有的忍不住插话提问:“我们村能搞草莓合作社不?”“水库修好后,能种更多当归不?” 互动中,“乡村振兴要靠大家一起干” 的信念,悄然在村民心中扎根。


青春续航:从 “走过” 到 “留下”,让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五天的实践,是青春与乡土的 “双向奔赴”。队员们总结发现:驾车乡产业有基础但缺品牌赋能,民生有难题但村民盼改变,乡亲有热情但需 “引路人”。针对这些痛点,中共曲靖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委员会决定以 “数智管理” 为抓手,推动院村党建联合共建 —— 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帮助驾车乡完善产业台账、规划品牌建设,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治理;开展 “订单式” 技能培训,为村民提供电商销售、农产品包装等实用课程,让 “三下乡” 的成果不止于 “走过”,更要 “留下”。

“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会上说,他们将把实践中收集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动员更多师生关注驾车乡的发展。从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到院村共建的长效机制,曲靖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路上,青春力量永远 “在线”;乡土中国的未来,青年大有可为!

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相遇,在会泽驾车乡的山峦间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 “青力青为” 的故事,将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里,续写精彩篇章。

(供图/稿 和丹 王洁芳 李硕 张鑫楠 林梦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