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紧扣责任落实、科普宣传、人员培训、应急机制、监测预警五个环节,强化县域内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小分队进社区
强化责任落实,提早谋划部署。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罗平县卫生健康局坚持“预防在前、管控在前”的原则,立足行业职责做好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监测报告和应急救治等工作,制定实际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野生菌中毒病例发生当时得到救治,增强医护人员防控野生菌中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强化科普宣传,增强防范意识。各窗口单位、卫生医疗机构以液晶显示屏、政务新媒体、宣传栏、LED显示屏等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宣传防野生菌中毒的知识与方法,组织宣传小分队向群众宣讲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及中毒后自救措施等,引导群众不采摘、不购买、不加工、不食用有毒野生菌。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张贴图鉴20余张,开展宣传、讲座10余场。
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讲座
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加强对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的野生菌中毒医疗救治培训,重点突出野生菌种类、野生菌中毒的规范化治疗、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临床常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分析等培训,让首诊医生能迅速识别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救治中毒者的能力和处置水平。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野生菌中毒医疗救治培训10余次,培训医护人员1200余人。
野生菌中毒急救演练
强化应急机制,提高处置能力。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加强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与处置,对野生菌中毒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及时开展野生菌中毒急救演练,提升医护人员应对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开通“绿色通道”,做好药品、医疗设备、救护车辆等资源配置,对误食野生菌中毒重症人员能及时规范转诊。
强化监测预警,精准防控干预。该县设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15家,实现乡镇(社区)监测预警100%覆盖。将农村、学校、工地及单位食堂等作为报告的重点场所,完善优化野生菌中毒报告制度及流程,提高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对各卫生院、村卫生室及时发现、报告、急救、转诊野生菌中毒者的四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筑牢野生菌中毒防控基层网底。
(通讯员:何宗义 段胜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