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极端强降雨及冰雹天气影响,中安街道海坪社区清水沟村、小海坪村等区域共计700余亩烤烟作物遭受严重损失,其中300余亩处于绝收状态。为有效应对灾后重建工作,中安街道海坪社区协同富源县政协采取多项产业振兴措施,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在灾情评估基础上,海坪社区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及村民代表赴会泽、陆良、富村镇等农业示范区开展实地考察。经综合研判农作物生长周期、种植技术难度、预期产量等要素,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土壤墒情及水利条件,最终确定实施“夏灾秋补”方案。通过清理受损烟株,及时补种秋马铃薯、苦荞、工业萝卜、燕麦等短周期经济作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为确保补种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建立三级保障体系。物资保障上,通过集中采购渠道获取优质种源,农户按需申领并承诺收成后返还成本;技术保障上,实施土地分片管理机制,配备专业农技人员全程指导,并安排外出培训人员驻点协助;组织保障上,构建“社区干部+居民组长+种植户”联动机制,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全面规避种植户市场风险。
在产业布局优化方面,清水沟片区规划100亩受灾土地开展秋马铃薯试种,确保小海坪受灾户均获1亩种植保障。树皮加工产业日均处理量达数十吨,为村集体创造约万元日收益。新投产的辣椒加工厂已启动招工计划,优先面向社区三类监测对象及脱贫家庭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产业联动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当前多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不仅为灾后重建开辟了增收渠道,更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体系。农产品质量提升带动市场价值增长,逐步构建“优质优价”的良性发展格局,为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通讯员:张月 陈沿润)